肥胖与冠心病有什么关系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逐渐占据了餐桌的主导地位。与此由于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日常活动量大大减少,导致摄入的能量往往超过身体消耗,多余的能量便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形成了一个肥胖率不断攀升的社会现象。
我们都知道,体重的判断标准通常是身高减去105,超过标准体重的10%被视为轻度肥胖,超过20%则为中度肥胖,超过30%则属于重度肥胖。而在医学上,超过标准体重20%的情况即被称为肥胖症。
多项研究表明,肥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肥胖者的平均体重通常高于非冠心病患者,而且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尤其是那些短期内迅速发胖或极度肥胖的人。例如,在Framingham研究中发现,冠心病患者中肥胖者占到了近一半的比例(49.2%),而相比之下,体型偏瘦的人群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仅为10.1%。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首先出现肥胖,随后在7至8年内才发展为冠心病。人寿保险和流行病学的研究也显示,肥胖有增加冠心病发病的趋势。
肥胖对心脏健康的威胁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肥胖者摄入的热量过多,随着体重的增加,心脏负荷和血压都会随之上升,从而增加心肌的耗氧量;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压升高,进一步加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第三,肥胖者的体力活动减少,阻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侧支循环的形成;肥胖还可能削弱某些人群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血糖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以及HDL降低等代谢紊乱,最终可能引发糖尿病和一系列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危险因素。冠心病便可能随之而来。
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体重指数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更为准确。有些体重超标的人可能肌肉发达而非真正的肥胖。前瞻性研究表明,向心性肥胖者具有更大的发病危险。超重的人往往伴随着血压升高、脂质和糖代谢紊乱等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肥胖所带来的多重健康威胁。为了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我们应该调整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避免肥胖的发生,从而消除冠心病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