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发文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
《关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解读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预制菜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形态逐渐崭露头角。在此背景下,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于2024年3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这一通知的发布,无疑为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为安全、健康的选择。
一、明确预制菜定义
预制菜,顾名思义,是一种预先加工的菜肴。其以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过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炒制等工序,需经过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值得注意的是,其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这一明确的定义,为预制菜行业设定了清晰的标准。
二、范围界定清晰
通知中对预制菜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明确了不属于预制菜的情形,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仅经过简单加工的净菜等。对于预制菜的关键工艺要求也进行了阐述,必须加热(复热)或熟制后食用,并符合预包装食品标准,明确贮存、运输条件。
三、强化监管措施
为确保预制菜食品安全,通知中提出了一系列监管措施。推进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术语分类标准,强化全链条规范。修订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实施分类许可,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还将严查原料合格证明,禁用防腐剂,并加强冷链储运监管。在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时,也必须进行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四、产业影响深远
该政策的出台,对于预制菜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利好。通过明确边界和强化监管,规范行业乱象,推动优质企业发展。预计这将加速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使得那些品质优良、管理规范的企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目前,全国预制菜企业已超过7万家,2023年的产值已突破5000亿元。这一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预制菜行业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一行业中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条完整的食品产业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