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针灸 头针减肥法

生活常识 2025-08-07 09:11生活常识www.jianfeiren.cn

头皮针,又称为头针,是一种通过在头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传统针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医学知识而创用的。自70年代以来,头针疗法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成为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脑源性疾病的常用针刺方法。

在中医经典著作《灵枢》中,详细描述了头与脏腑经络的密切联系。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为头针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督脉和手足六阴经也与头部有着直接的联系。头为清阳之会,脑为髓海,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头针能够通过对头部的穴位刺激,调整脏腑经络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随着头针的广泛应用和多年的临床实践,人们在头针穴线的定位、适用范围和刺激方法等方面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中国针灸学会为了推广和交流头针,拟定了《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并经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会议通过。

标准头穴线主要位于头皮部位,分为额区、顶区、颞区、枕区四个区域,共有14条标准线。下面是各区域的详细分述:

1. 额区:包括额中线正、额旁1线、额旁2线和额旁3线。这些线路主要治疗与头部相关的疾病,如癫痫、精神失常、鼻病、冠心病、心绞痛等。

2. 顶区:包括顶中线、顶颞前斜线(运动区)、顶颞后斜线(感觉区)、顶旁1线和顶旁2线。这些线路主要治疗腰腿足病、上肢瘫痪、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等疾病。

3. 颞区:包括颞前线,主要治疗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瘫、口腔疾病等。

头针的穴位定位精确,主治病症明确,操作方便。这种疗法已逐渐成为许多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头针疗法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头针是一种基于传统针灸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知识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刺激头部的穴位,调整脏腑经络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头针疗法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于多种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头针的奥秘:定位、主治与操作

你是否经历过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等症状?你是否知道头部的穴位与这些症状之间的联系?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头针的奥秘,深入了解其在治疗脑源性疾病及其他病症中的重要作用。

一、头针的穴位定位与主治

1. 颞后线(MS11):位于颞部,从胆经率谷穴(GB8)至曲鬓穴(GB7)。主治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等。

2. 枕上正中线(MS12):在后头部,即督脉强间穴(DU18)至脑户穴(DU17)。主要治疗眼病、颈项强痛、癫狂、痫证等。

3. 枕上旁线(MS13):此线为视区,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眼等。

4. 枕下旁线(MS14):位于后头部,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及后头痛等。

二、头针的适应症

头针主要治疗脑源性疾病,如中风偏瘫、肢端麻木、失语、皮层性多尿等。头针也可用于治疗头痛、脱发、眼病等多种疾病。

三、操作方法

1. 选穴方法:单侧肢体病选对侧穴线,两侧肢体病选双侧穴线。根据疾病选用相应的穴线,并可选用有关穴线配合治疗。

2. 体位:根据病情选定刺激区,让病人采取坐位或卧位,分开头发,常规消毒。

3. 进针:选用不锈钢针,针身与头皮呈30度夹角快速刺入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使针与头皮平行推进。

4. 捻转:快速捻转针体,每分钟约200次,每次左右旋转各两转,连续捻转2-3分钟,然后静留针510分钟。

5. 出针:固定穴线周围头发,轻轻转动针身出针,并用干棉球按压以防出血。

四、注意事项

1. 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2. 进针时,如患者感觉疼痛,应停止进针或改变角度。

3. 头针刺激感强,时间长,需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以防晕针。

4. 婴幼儿颅骨缝骨化不完全,不宜采用头针治疗。

5. 脑溢血患者需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方可采用头针治疗。

6. 头皮血管丰富,出针时需按压以防出血。

最后提醒,除了头针治疗,还需注意日常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实习编辑:陈昱)

额外信息:欧立停

欧立停适用于成人及6至17岁儿童有或无先兆的偏头痛发作的急性治疗。不适用于预防偏头痛,半身不遂或基底部偏头痛患者。零售价为82元/盒,可在健客大药房CFDA等网上药店购买。

Copyright@2015-2025 Www.jianfeiren.cn减肥人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