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业标准被指全球最低
惊爆消息!中国乳业行业标准引发热议!日前,在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炮轰称,中国乳业行业标准堪称全球最差标准。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
王丁棉表示,我国现行乳业安全标准中的菌落总数标准每毫升高达200万,这一数字相较于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盟的标准高出惊人的倍数。蛋白质含量的标准也从原来的每百克含2.95克下降到了每百克含2.8克,远低于国际白癜风网的标准。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质疑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奶业现状处于落后状态。
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对此持不同看法。他认为中国的奶业现状是由国情决定的。由于我国散户饲养奶牛的比例高达72%,他们养殖环境普遍较差,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在制定乳业标准时考虑到这一因素,以保证奶农生产的牛奶合格。现行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照顾奶农的利益。
另一方面,关于牛奶加工方式的争议也在会上展开。我国主要采用的牛奶加工方式是高温瞬间消毒杀菌制作的常温奶,而国际上则普遍采用缓慢加热杀菌的巴氏奶。巴氏鲜奶因其未添加任何物质、低温处理保持活性、营养破坏少等特点,被中国奶业协会大力提倡。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择牛奶时优先考虑巴氏鲜奶。
对于常温奶的安全性,曾参与国家乳业标准制订的魏荣禄表示担忧。他强调,在现有标准下生产的常温奶可能存在有害菌,因此并不安全。相比之下,巴氏鲜奶因其独特的处理方式能够更好地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更有益。
对于国情决定奶业现状的观点,那达木德认为巴氏奶和常温奶应在中国市场分占一席之地。他建议一线城市发展巴氏鲜奶,而二线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则继续以常温奶为主。这样的划分是基于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和实际需求。
记者进一步采访了南京一位业内人士刘坚,他证实了降低乳业标准的现实情况。刘坚表示,散户饲养的奶牛由于饲料成本、品种选择、季节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很难产出高质量的牛奶。为了照顾这些散户的利益,国家在制定乳业标准时不得不考虑到这些因素。他还指出牛奶质量与饲料、奶牛品种选择等因素密切相关。国外规模化奶牛养殖的经验和优质饲料的使用等因素也影响了我国乳业标准的制定。
中国乳业行业标准的制定确实受到了国情的影响,旨在平衡奶农利益和牛奶质量的关系。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转变,巴氏鲜奶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择牛奶时关注产品的加工方式和质量指标,以确保自己的健康需求得到满足。专家向媒体透露,面对美国和欧盟的菌落标准,我国的养殖产业并非无法达到这一水平。实际上,已经有部分领先的企业所生产的奶制品菌落数达到了每毫升低于十万的水平。对于散户养殖而言,达到这一标准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长远来看,规模化养殖是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方向。规模化的养殖模式能够提升饲料质量,并允许采用更加严格的机械化挤奶方式。这种转型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为营养、更为安全的奶制品。专家指出,实现这一愿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努力。
规模化养殖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引入现代化的管理和技术,从而确保奶牛的健康和牛奶的质量。通过统一的饲养标准和操作规程,可以有效控制疾病传播,减少化学物质的滥用,确保奶制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规模化养殖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得高品质的奶制品更加普及。
规模化养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还需要时间让养殖户接受新的养殖模式,并逐步转变传统的养殖观念。消费者也需要逐渐接受和认可规模化养殖的奶制品,这需要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否认规模化养殖是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奶牛养殖的现代化,提高我国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过持续的努力和不断的改进,我们相信这一天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