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层析凝胶层析柱
凝胶层析技术:基于分子大小差异的分离艺术
一、凝胶层析原理
凝胶层析,又被称为凝胶过滤层析,是一种利用带孔凝胶珠作为基质,根据分子大小来分离蛋白质或其他分子混合物的技术。其基本原理可以简述为: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只能通过颗粒间隙快速流出;而小分子则可以自由进出凝胶微孔,在流动相和静止相间形成动态平衡,流出速度较慢。最终,不同大小的分子按照分子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实现分离。
二、凝胶层析柱的结构与规格
凝胶层析柱的设计精细,其要点在于柱体结构。直径虽然并不直接影响分离度,但在样品量大时增加直径可以提高效率(一般制备柱直径>2cm)。分离度主要取决于柱高,对于分族分离通常使用较短的柱子(20-30cm),而分级分离则需要更高的柱高(高达20:1至100:1的高径比)。滤板下的死体积应尽可能小,不超过总床体积的1/1000,以避免峰形拖尾。
在规格方面,常用的凝胶层析柱包括G25和G50等不同型号,其直径、高度、容量以及所用凝胶的量也有所不同。
三、操作要点详解
1. 装柱:选择均匀直径和高度的层析柱,底部放置玻璃纤维或棉花以增加稳定性。柱内先充满洗脱剂,然后缓慢加入凝胶悬浮液,让其自然沉降,确保无气泡或裂纹,并保持洗脱液始终浸过凝胶表面。
2. 上样:样品体积一般为凝胶床体积的10%(最大不超过30%),浓度宜高但黏度要低。将样品均匀加入凝胶床表面。
3. 洗脱:使用与平衡时相同的洗脱液,洗脱液体积约为凝胶床体积的120%。分部收集流出液以便进一步分析。
四、层析柱选择指南
选择合适的层析柱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分析型层析柱通常上样体积为0.3%-0.5%柱体积,柱高30cm(快速检测可用15cm)。制备型层析柱上样体积可达4%柱体积,柱高至少60cm。脱盐或缓冲液置换时,上样体积甚至可达30%。筛网孔径、填料粒径、耐压水平等因素也是选择层析柱的重要考虑因素。
五、清洗与维护
为了保证凝胶层析柱的性能和寿命,定期的清洗与维护至关重要。有效的清洗方法包括使用含NaOH的水溶液清洗不洁填料,用pH5.0-8的平衡缓冲液进行清洗。清洗效果可以通过磷酸沉淀试验和TOC检测(<500ppm)来验证。正确的操作和维护可以确保凝胶层析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实验室带来更为精确的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