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瘦身 >>

拔罐减肥的位置图36个

瘦身 2025-08-19 10:59瘦身减肥www.jianfeiren.cn

以下是拔罐减肥常用的36个穴位位置图解及作用说明,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整理而成。内容分为腹部、背部、下肢等主要部位,并附关键穴位详解:

一、腹部减肥穴位(8个)

1. 中脘穴

位置:脐上4寸(约五指宽),前正中线。

作用:调节脾胃功能,减少食欲,促进水液代谢。

2. 天枢穴

位置:脐旁2寸(约三横指)。

作用:疏通肠道,改善便秘,加速脂肪分解。

3. 关元穴

位置:脐下3寸(约四横指),前正中线。

作用:补益元气,增强代谢,改善虚胖。

4. 大横穴

位置:脐旁4寸(约六横指)。

作用:祛湿化痰,降血脂,适合痰湿型肥胖。

5. 水分穴

位置:脐上1寸(约拇指宽)。

作用:利水消肿,缓解腹胀。

6. 气海穴

位置:脐下1.5寸(约两横指)。

作用:温补下焦,促进气血循环。

7. 带脉穴

位置:第11肋端直下,与脐平齐。

作用:收缩腹肌,减少腰腹脂肪。

8. 神阙穴

位置:肚脐中央。

作用:调节整体代谢,需配合其他穴位使用。

二、背部减肥穴位(7个)

1. 脾俞穴

位置: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健脾祛湿,改善脾胃湿热。

2. 三焦俞穴

位置: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通调水湿,消除全身水肿。

3. 肺俞穴

位置: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调节呼吸代谢,辅助脂肪消耗。

4. 胃俞穴

位置: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抑制食欲,减少过量进食。

5. 肾俞穴

位置: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补肾气,增强基础代谢。

6. 大肠俞穴

位置: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促进排便,减少毒素堆积。

7. 膈俞穴

位置: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活血化瘀,改善背部脂肪。

三、下肢减肥穴位(12个)

1. 足三里

位置: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作用:健脾胃,促消化,减少下肢水肿。

2. 血海穴

位置:髌底内侧端上2寸。

作用:清血利湿,瘦大腿。

3. 三阴交

位置: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

作用:调节内分泌,改善妇科型肥胖。

4. 丰隆穴

位置: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两横指。

作用:祛痰湿,针对痰湿型肥胖。

5. 承扶穴

位置:臀横纹中点。

作用:促进臀部脂肪代谢。

6. 梁丘穴

位置:髌底上2寸,股直肌外侧。

作用:消除大腿浮肿。

7. 风市穴

位置: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作用:运化水湿,瘦大腿外侧。

8. 委中穴

位置:横纹中点。

作用:疏通膀胱经,改善腰腿肥胖。

9. 阳陵泉

位置: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作用:疏肝利胆,减少下肢僵硬。

10. 环跳穴

位置: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外1/3处。

作用:促进臀部及下肢循环。

11. 伏兔穴

位置:髌底上6寸,股直肌隆起处。

作用:缓解膝腿麻痹,瘦大腿前侧。

12. 殷门穴

位置:承扶穴下6寸。

作用:改善大腿后侧水肿。

四、其他关键穴位(9个)

1. 曲池穴(肘横纹外侧端):清热利湿,调节肠道。

2. 支沟穴(腕上3寸):理气通便,促进代谢。

3. 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和胃降逆,控制食欲。

4. 阳池穴(腕背横纹凹陷处):调节三焦,改善水肿。

5. 手三里(曲池下2寸):疏通上肢经络。

6. 列缺穴(桡骨茎突上方1.5寸):宣肺利水。

7. 公孙穴(足内侧第1跖骨基底):调理脾胃。

8. 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补肾排毒。

9. 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提升免疫力,辅助代谢。

注意事项

  • 拔罐频率建议每周2-3次,单次留罐10-20分钟。
  • 需配合饮食控制(如低糖、高蛋白)及适量运动。
  • 孕妇、经期、皮肤破损者禁用。
  • 以上穴位可根据肥胖部位组合使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以确保安全。

    上一篇:减肥药有什么忌口(减肥药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jianfeiren.cn减肥人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