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破20元每公斤 一年涨37%
近年来,国内生猪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生猪价格已经突破20元/公斤大关,较去年同期上涨了惊人的37%。这一涨幅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驱动因素呢?
一、供应端的紧缩趋势
能繁母猪的存栏数量明显减少。农业农村部经过深思熟虑后调整了生猪产能调控方案,将能繁母猪的保有量目标下调至3900万头。与此养殖户主动淘汰低效产能的行为也导致生猪出栏量同比显著下降。这一趋势在屠宰环节体现得尤为明显。从2025年2月起,生猪屠宰量的同比降幅开始扩大,到了5-6月这一降幅更加明显,这无疑加剧了市场的供应紧张状况。
二、需求端的复苏态势
随着春暖花开,生猪市场的需求也开始回暖。一方面是季节性消费提振,尤其是春节后的旅游消费和餐饮需求回升,叠加节假日如清明、五一等的刺激,使得肉类消费环比增长显著。另一方面,冻品库存低位也间接支撑了鲜肉价格的上涨。屠宰企业为补充库存,加大分割转冻量,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市场价格的上升。
三、政策影响与市场情绪高涨
政策调控在生猪市场中的作用不可忽视。2024年7月,国家启动了储备肉收储计划,规模达到了3万吨。还通过限制盲目压栏、二次育肥等行为来稳定市场秩序。养殖企业普遍加速补栏,市场对未来的行情一致保持乐观态度。这一切都反映出政策对市场的深刻影响以及市场的乐观情绪。
四、未来价格趋势展望
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份的猪价突破20元/公斤大关,养殖利润高达600元/头以上。随着供需格局的持续改善,预计2025年下半年猪价将维持高位震荡,甚至有可能阶段性冲击22元/公斤。对于投资者和养殖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市场。但也要注意市场风险,做好应对策略。
国内生猪价格的上涨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供应端到需求端,从政策调控到市场情绪,每一个环节都在影响着市场的走势。面对未来,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