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老人坚持54年升国旗
这位95岁的老人,上海六吉村的顾德明,出生于1925年。从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清晨开始,一直到他步入人生的晚年时光,他都在自家的庭院里坚持升旗。这是一段长达半个世纪的坚持,是他对祖国的深深敬意的体现。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故事,了解这位老人的爱国情怀。
一、升旗仪式
每天早晨,随着太阳的第一缕光芒洒落在大地上,顾德明便开始了他的升旗仪式。除极端恶劣天气外,风雨无阻。他用一根15米长的毛竹作为旗杆,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每当国旗在晨风中飘扬时,他都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庄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积攒的国旗已经达到了数百面。即使到了年迈之时,他也坚持让家人协助完成升旗仪式,现在他的曾孙已经能够独立操作。搬家时,他坚持将旗杆人工搬运至新居,不愿让升旗的传统中断。
二、爱国情怀的根源
顾德明的爱国情怀源于他对国家历史的深刻记忆。在他11岁那年,他目睹了日军入侵上海的惨状,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国家从苦难走向繁荣的历程。他深知,是祖国的强大让他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他曾表示:“回报社会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他将升旗视为对祖国的感恩仪式,通过每天的升旗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三、平凡中的奉献
尽管顾德明一生务农,收入微薄,但他始终热心公益事业。他用自己的积蓄为村活动室购置电视机、定制井盖,为村民们提供便利。他还曾铺设道路,为老人活动室添置雨伞,为村里的老人们送去关爱。他的奉献精神,让人们在平凡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四、社会影响
顾德明的事迹与开山岛守岛夫妇王继才(32年升旗11000次)、郑州大学疫情期间独自升旗的张威等爱国人士的事迹共同成为爱国精神的象征。他的故事在2020年经人民网、央视等报道后,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致敬。他的坚持和执着,让人们看到了爱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顾德明的故事,是一部生动的爱国教育教材。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国情怀,什么是奉献精神。让我们共同致敬这位95岁的老人,致敬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