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
官场上的一些作风问题令人堪忧。当前,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形式重于实效的问题,热衷于表面的工作作风让人堪忧。他们可能满足于简单的开会发文、传达部署,而对基层的真实情况却缺乏了解,不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有时仅仅是机械化地传达上级精神,而没有真正的交流和理解。在一些工作刚刚启动的时候,就急于总结成绩、宣传典型,甚至交叉重复填报各类汇报,这不仅增加了基层的负担,也让人质疑其真实性和有效性。
执行落实不力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有些人在面对中央的决策部署时,虽然口头上表示积极响应,但实际上却消极应付。他们可能只是简单地表态,而没有真正的行动和落实。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现象也时有发生。在面对问题时,他们缺乏协作精神,不敢担当责任,甚至通过签订“责任状”来转移责任。这种“软怕躲退”的现象让人担忧。
更严重的是,一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脱离群众与实际。他们可能打造固定路线和对象的调研,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这种调研方式并不能真正反映基层的情况和问题,仅仅是形式主义的表现。一些政务服务虽然“门好进、脸好看”,但实际上“事难办”。热线长期无人接听,网站栏目僵尸化,让人质疑其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资源浪费和负担加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可能存在文山会海的现象,以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落实文件,导致基层疲于应付。盲目要求“数字留痕”,政务App功能雷同,数字化项目大而无当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增加了基层的负担。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一些工作人员的政绩观偏差和能力与担当不足。他们可能过分追求“可视政绩”,而忽视真正解决群众的问题和需求。能力不足者抓不住主要矛盾,缺乏敬畏之心,遇问题推诿敷衍。这些问题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损害群众的信任。需要通过强化思想教育、精简督查考核等系统性措施来整治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工作效果和服务质量,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