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仔饭,一顿大餐的热量
冬日煲仔饭:诱人的味蕾挑战与健康的平衡之道
寒冷的冬日,一碗热气腾腾的煲仔饭,焦香的砂煲,入味的米粒,加上腊香四溢的腊味,堪称人间美味。虽不及大餐般隆重,但煲仔饭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口感与风味。要享受这份美味,却不可忽视其中的健康挑战。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副主任冯翔副教授为我们揭示了吃煲仔饭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油太多,脂肪超标。煲仔饭在蒸煮过程中,食材中的脂肪会渗入米饭,使得每一口饭都含有脂肪。而商家为了增加煲仔饭的香气和防止粘锅,往往会额外添加油脂,这无形中增加了脂肪的摄入量。选择鸡肉、排骨和牛肉等含脂肪相对较少的食材是明智之举。
盐分过高是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经典的煲仔饭如腊味煲仔饭,其中的腊肉、腊肠等加工肉类盐分偏高,再加上烹饪时使用的酱油,使得其含盐量不容忽视。要控制吃煲仔饭的次数,一周别超过一次,尤其是肾病、高血压患者及孕妇更要少吃。
吃煲仔饭时很多人喜欢焦黄脆香的锅巴。研究证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经长时间高温加热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建议大家少吃锅巴,尤其是过焦过糊的锅巴。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分量太多。吃过煲仔饭的人都有体会,那一大煲饭不知不觉就咽下了肚。成人每餐适宜饭量为150~225克米饭,而餐馆里的煲仔饭分量往往超出这个范围。吃煲仔饭一定要量力而为,饭量较小的人最好两人分吃一份。
煲仔饭的配料以肉类为主,只搭配少量青菜,缺乏膳食纤维,这与“菜多肉少”的健康饮食原则相悖。吃煲仔饭时要多搭配蔬菜,最好选择水煮、水焯的蔬菜,不要再吃含油量高的炒菜。
冬日煲仔饭虽美味诱人,但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关注健康。选择健康的食材和吃法,控制分量和摄入频率,才能实现味蕾的享受与健康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