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校对接新模式北京高校团购行动启动,源头采购惠及70余所院校
本报讯(记者张灵)在昨天的第十四届北京高校“农校对接”直供基地暨食堂原材料联合采购招标大会中,北京呈现了一幅高校与企业共同采买食材的美丽画卷。这次大会不仅拓宽了高校食材的采购渠道,更是在保障采购公正透明的基础上,致力于实现源头采购的最大化。
张斌摄影报道,通过“背靠背”的方式,高校与企业共同选购米、面、油等日常食材,像是一场协同作战的舞蹈,每一步都精准而有力。在昨日的招标大会上,北京建工学院大兴校区成为了这场舞蹈的舞台。今年,本市将扩大高校原料源头采购范围,力争让高校食堂的源头采购率达到80%,从而确保食材的新鲜和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市教委与市粮食局展开了一项富有成效的合作。他们巧妙地借用了国家粮库,将高校从基地直接采购的米、面、油等食材纳入国家储备粮系列。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高校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而且通过全市统一价格、统一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以及由国家承担的储存费和运输费,大大减轻了高校食堂的运营压力。据市财政补贴政策,对高校参加直供基地采购的仓储和物流环节进行补贴,去年补贴了996万元,今年更是提高到1500万元。
“农校对接”模式的运用,不仅局限于传统的食材如米、面、油,还扩展到了蔬菜领域。市教委在土豆、大白菜等大路菜品种上率先尝试蔬菜直供基地采购,成功锁定了价格。例如,从土豆原产地内蒙古凉城、察右中旗等地直接采购,不仅确保了土豆价格稳定在0.57元,更使得高校食堂能够以稳定的价格提供优质的食材给学生。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福利。
李异军表示,“农校对接”模式的好处在于能够锁定价格,进行订单式生产。这种模式有助于防止投机资金对农产品市场的干扰,避免市场价格突然暴涨。今年,市教委计划进一步扩大蔬菜直供基地采购品种范围,预计源头采购率将从2011年的68%提升至80%,全市高校预计将节约采购资金约4500万元。这不仅是一场食材采购的革命,更是一场对食品市场公正透明的与追求。通过这样的合作模式和努力,我们期待更多的高校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共同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安全、实惠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