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茆长暄近况
一、2016年解聘事件回顾
1. 合同终止的谜团
茆长暄,这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在2016年8月遭遇上海财经大学的解聘。令人不解的是,这一决定似乎并未给出明确的书面理由。关于他为何被解聘,一时间众说纷纭^[3][4][7]^。
2. 争议的漩涡
茆长暄的学术成果丰硕,包括完成的多篇高质量论文。他坚称自己的学术成果远超考核标准(如完成3篇一级论文、4篇二级论文等)。他也对解聘提出了质疑,认为这可能与自己曾举报统计与管理学院院长周某的兼职问题有关,怀疑这是某种形式的报复^[3][4][8]^。
3. 学生的困境
茆长暄的离去,最受影响的是他所指导的9名硕博连读生。这些年轻学子的未来学业陷入了困境,面临着未知和迷茫。一些人甚至走投无路,赴教育部寻求帮助和解答^[5][6]^。
二、2021年的后续关联事件
1. 学生论文的风波
时间来到2021年,茆长暄作为导师的博士生吴莫萱的两篇论文在国防科技大学新刊《AST》上发表。这两篇论文却被上海财经大学评定为D级期刊,导致吴莫萱未能达到学位授予标准,无法获得博士学位^[1][2]^。这一事件再次将茆长暄及其学生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 期刊评级的纠结
对于这一评价,茆长暄及其学生坚称论文质量符合折算要求,与校方对学术评价标准的看法存在分歧。双方各执一词,引发了关于学术评价体系的深入讨论^[1][2]^。
三、现状猜想
至于茆长暄的现状,目前公开信息并未透露他是否重返上海财经大学或在其他机构继续任职。这位学者的近况似乎仍与学术指导及相关纠纷处理紧密相关,但缺乏进一步的进展披露^[1][2][7]^。他的未来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只能等待时间的揭晓。
注:以上内容仅为对原有信息的整理和推测,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出入。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查阅官方资料或相关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