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舆论关注大陆厦金海域巡查常态化
一、大陆执法行动的背景与性质
在2024年2月14日发生的台方追逐大陆渔船事件中,不幸造成两名渔民死亡。这一事件引发了大陆的强烈反响。为了维护渔民的安全和海域的秩序,大陆决定在厦金海域进行常态化执法巡查。这一决策背后,是对海域权益的坚决捍卫,也是对非法行为的坚决打击。国台办明确表示,此次行动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海洋权益,而非针对任何特定的一方。
从法理的角度来看,厦金海域是两岸共同的传统渔场,大陆的海警行动是在行使国家主权的表现。部分岛内的学者也指出,台方单方面划定的水域界线缺乏合理性,不能随意侵犯大陆的主权权益。
二、台湾舆论的主要反应
政治解读方面,当局试图将大陆的常态化行动解读为“520前施压”,但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合逻辑的。陆委会声称86.2%的民众不认同大陆在台海周边的常态化行动,然而这一民调结果饱受质疑,背后可能存在政治操弄。
在社会影响方面,台湾的“海巡署”因隐瞒撞船真相和执法程序瑕疵而饱受舆论批评。近期他们甚至禁止金门官兵出海钓鱼以防“投共”,这一做法引发了广泛的不满和质疑。与此台湾对待外国扣押台湾渔船时的消极态度与其对待大陆渔船时的强硬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被指责为“双重标准”。
三、实际管控态势变化
在执法对比方面,大陆海警采取预防性巡逻的方式,与台方的激进追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台湾媒体不得不承认,台湾的“海巡署”目前只能“眼睁睁看着”大陆执法船活动。这种变化显示出两岸在海域管控方面的实力对比正在发生变化。
渔民反馈方面,大陆的渔民表示,海警常态化存在后,他们的作业安全感得到了显著提升。金门的渔民传统作业区域已经实质纳入大陆的管辖范围,这也显示出大陆在海域管控方面的实力和决心。
四、未来可能影响
大陆通过常态化执法强化实际控制,有分析认为这可能类似于取消“海峡中线”的进程。岛内舆论呼吁降低敌意螺旋,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当局持续将事件政治化的做法可能会加剧两岸之间的紧张局势。从当前态势来看,大陆通过法律战与事实管控相结合的方式,正在重塑厦金海域的治理格局。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同时也需要两岸共同努力,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