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全国一卷地理答案「2017高考全国二卷作文

生活常识 2025-04-12 09:57生活常识www.jianfeiren.cn

背景知识介绍

垂直自然带,是山地自然环境比低平地区更为复杂,随着海拔增高,由气候、生物和土壤等因素相互联系形成的自然带。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山地,南坡因获得更多的热量,气温高于北坡;当潮湿气流与山地延伸方向垂直或斜交时,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南北坡垂直自然带有明显差异。例如我国东部山地,南坡和北坡相同海拔的水热状况就不尽相同。秦岭南坡和北坡的自然带就有所不同。任何一个山地垂直自然带都是在相应的水平自然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苔原带是其中的一种自然带。

苔原带

苔原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圈内的许多岛屿。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暴风雪频繁、夏季短暂且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这些环境条件使得树木生长困难,因此形成了以苔藓和地衣为主的苔原带。这里的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种类较为单一,特有驯鹿、旅鼠、北极狐等。在夏季,陡峭的海岸上会有大量鸟类栖息,形成独特的景象。

中国虽无极地苔原,但在长白山(天池周围)和阿尔泰山西北部的高山带会出现高山苔原,海拔分别在2100米和3000米以上。

形态特征

极地苔原带的植被类型具有独特的特点:植物种类贫乏,通常只有100-200种;群落结构简单,层次不明显,其中藓类地衣层具有特殊作用;苔原植物多为多年生,多数是常绿植物,包括贴地的针叶灌木;植物通常生长缓慢,枝条在一年中增长仅1-5毫米;多为长日照植物,具有大型和鲜艳的花序。

生长环境与分布

苔原带主要生长在气候严寒、冬季漫长、暴风雪频繁、夏季短暂且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的环境中。它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圈内的许多岛屿。除了极地苔原外,在中、低纬度的高山,森林线以上和常年冰雪带以下,也有与极地苔原相似的自然特点的高山苔原。长白山脉是鸭绿江、松花江和图们江的发源地,是中国满族的发祥地和满族文化圣山。长白山植被垂直景观及火山地貌景观被誉为首批进入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的国家自然遗产地。

气候特征

极地苔原带年辐射净值小于83.7千焦/厘米,日均温≥10°的积温小于600℃,年降水量约300毫米。由于严寒湿润,存在多年冻土,冻土层上有泥炭沼泽,土壤多为冰沼土。长白山系是中国东北的著名山脉之一,其最高峰是朝鲜境内的将军峰(海拔2749米),中国境内最高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长白山植被丰富多样,拥有独特的垂直景观和火山地貌景观。这里曾被多次授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称号并被誉为中国的十大名山之一以及著名的湖泊和森林之一。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留下美好的旅行记忆和故事。长白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生态、生物、地质和历史等方面展现出突出的普遍价值和卓越的自然品质,同时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地理学领域对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的研究日益重视。特别是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单峰变化模式。

在长白山的苔原带,这一规律更为明显。在山地苔原带的下部,由于少数植物种类的种间竞争,植物多样性较低。但随着海拔的升高,环境压力逐渐增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也随之升高。在更高的海拔区域,由于环境条件的极端化,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逐渐减少。

地理科考队在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时,发现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出现异常。尽管阴坡和阳坡的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却存在显著差异。这也使得这套试卷中的这道题目成为最具特色的一道,通过四个小问题深入考察了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要确定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段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点。根据材料分析,阳坡在不满足单峰变化规律的部分,尤其是海拔2000-2300米的部分,受到的干扰强度应该最大。

接下来,在未遭受干扰的情况下,阴坡和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存在差异。根据材料中的“单峰变化”规律,可以推测在未受干扰时,阴坡的苔原植物多样性应该高于阳坡。这是因为阴坡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植物的生存和繁衍。

再来看第三题,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的地表温度和湿度具有不同的特点。阳坡由于接受更多的太阳辐射,地表温度应该更高。由于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空气的湿度应该更低。阳坡的融雪期应该比阴坡更早,这也影响了湿度水平。

从2300-2600米海拔较高的区域,阴坡和阳坡植被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山体呈锥形,随着海拔的升高,阴、阳坡的面积逐渐减小,导致水热状况越来越趋同。干扰也对植被多样性产生影响,导致阴阳坡的植物多样性越来越趋同。

题目:

一、苔原带的干扰之源

我们要明确这个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具体情况。

1. 坡向与部位分析: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阳坡的植物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少,呈现出一种斜线变化,这背后隐藏的线索便是强烈的干扰。而阴坡在大约2300米的地方,植物多样性达到峰值,因此我们可以确定阳坡的干扰部位主要在2000-2300米的海拔区域。

2. 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阳坡的干扰强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这意味着在较低的海拔区域,干扰尤为强烈。

二、对比阴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

在没有受到干扰的情况下,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阴坡的植物种类更为丰富,多样性更高。从图像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未受干扰时,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曲线高于阳坡。这一差异的出现,源于阴阳坡在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子上的差异。

三、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与原因

与阴坡相比,阳坡的地表温度和湿度具有显著特点。由于阳坡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光照更充足,因此温度较高。由于光照强烈,蒸发量大,导致空气湿度较小,土壤水分含量也较低。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也是造成湿度较小的原因之一。

四、解读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从2300米至2600米的高度,阴、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随着海拔的升高,阴、阳坡之间的面积差异逐渐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阴、阳坡间因坡面差异减小,水分和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也影响了植物多样性的分布。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阴、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

通过对苔原带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对其遭受的干扰情况、阴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阳坡的地表温度和湿度特点以及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这样的能够更好地帮助你理解这一地理现象。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呈现出减少的趋势。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上升,阴阳坡的面积逐渐减小,自然因素如热量、降水、光照等差异也逐渐变小,这使得坡面面积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坡和阳坡之间的相互影响增强,水分和热量的交换作用变得更加显著。人类活动的干扰也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

在2017年的高考地理试卷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图和示意图的出现在减少,而对自然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考察却在加强。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单一的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更要搭建起他们之间的联系。自然要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而人文要素则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和交通等。考试不再以单独的章节或题形进行考察,而是注重考察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大气为例,自然要素中的大气对水文、地质、土壤和生物环境都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大气对农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这种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联系,是今后备考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紧扣高考大纲也是备考的关键。大纲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和规律以及论证和地理问题等都是备考的重点。

在今年的高考中,很多答案都隐藏在材料或示意图中,需要考生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在37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描述类试题在以往的高考中出现概率也较高,需要考生认真准备。论证和地理问题是对考生的最高要求,在选择题中也有展现,因此也需要引起考生的重视。

备考高考地理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原理,还需要提升搭建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联系的能力,并紧扣大纲要求,全面提升各项能力。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备考资讯。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图片及好评已过滤)

Copyright@2015-2025 Www.jianfeiren.cn减肥人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