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包括什么「民乐包括什么乐器」
我是逃妈。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关于音乐教育的一些心得。
当我打开电脑,思考今天该写些什么时,屏幕一角弹出了逃逃乐队老师发来的夏令营照片。看到那些青春洋溢的少年们一起开心地玩着音乐,我的思绪也被带走了。
我开始回看逃逃小时候学音乐、玩音乐的照片和视频,感触良多。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音乐教育的话题,特别是近期家长们询问的关于孩子暑假学习音乐的问题。
在我看来,孩子学音乐,可以分为三个基本步骤。而我想分享的是,孩子应该先学音乐,而不是乐器。
很多家长在选择让孩子学习音乐时,可能会首先纠结于学哪种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吉他或架子鼓等。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应该成为首要考虑。因为乐器只是音乐领域的一个小分支,而音乐本身是一个广阔的艺术领域,包括声乐和器乐。
孩子学音乐,需要带着脑袋和心去学习。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学习技能知识,更是建构一个人的艺术视野,培养艺术品味、人格涵养以及对生活的感知力。
那么,孩子该如何开始学习音乐呢?
孩子们应该学习的是乐理知识。音乐为什么好听?因为它是一组有规律的声波。学习乐理知识,就是去学习这个“规律”。它包括音符、节拍、音色、调性、速度、强弱、和声等基础概念。
学习乐理知识的过程,就是细致感受音乐、培养乐感的过程。这个过程如同解锁音乐的密码,让孩子们明白音符之间的关联,为何某些组合会令人感到欢乐,而有些则会引发悲伤。
除了乐理知识,孩子们还可以通过聆听各种类型的音乐来培养对音乐的感觉和鉴赏力。古典、流行、民谣、摇滚……各种风格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表达方式。让孩子们广泛地接触和聆听,可以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当孩子们有了一定的乐感和鉴赏力后,就可以开始尝试接触乐器了。这时,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基础去理解乐器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学习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学习音乐是一个长期且需要耐心和热情的过程。家长们应该鼓励孩子们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和,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感受音乐的魅力。
对于想要让孩子接触音乐的家长来说,看完我的分享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希望家长们能够引导孩子正确地学习音乐,让他们在音乐的道路上享受到快乐与成长。在美国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拍手、打拍子等方式,跟随音乐的节奏,强调听、感受、分析三者的结合,让学生明白音乐中的重音和循环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韵律,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当孩子们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后,音乐就不再是神秘莫测、随机无序的玄乎之物。他们所听到的每一种音乐,背后都有科学的道理,都是某种规律的排列组合。这样的学习让他们知道,音乐不是凭感觉去玩的,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
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学习乐器时,就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曲子的规律。他们明白为什么要按照特定的节奏来演奏,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跨度,为什么要表现出特定的强弱。这样的学习和演奏不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有逻辑、有思考的。
除了基本的乐理知识,教师们还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即多听经典音乐,了解音乐名师名作。这部分的学习相当于音乐的通识教育,让孩子们了解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以及不同音乐家的风格。比如,巴洛克时代的音乐装潢浮华,而浪漫主义时代的音乐追求个性自由,两者的风格截然不同。
通过了解不同音乐家的际遇和背景,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多听经典作品,多了解这些背景知识,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音乐常识,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乐器打下基础。
在完成第一步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备了非常不错的音乐素养,他们有足够的知识去欣赏音乐、听音乐会、看音乐剧,甚至应付学校里的音乐/乐理考试。这时,如果孩子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可以深入学习一门乐器了。
每个家庭的音乐教育之路都是独特的。在我家,孩子们学习了多种乐器,从钢琴到单簧管,再到打击乐,每一种乐器都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和进步。这种家庭音乐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我和丈夫对音乐的爱和对孩子们的支持。
给孩子一个“简单明了”的选择清单:音乐之路如何起步?
对于每一个热爱音乐的孩子,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乐器是走向音乐之路的第一步。那么,如何为孩子选择最合适的乐器呢?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一、音感出色的孩子:如果您的孩子唱歌非常准确,并且能够分辨出别人唱歌时是否跑调,那么拉奏类的弦乐如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会是很好的选择。
二、节奏感强烈的孩子:如果孩子一听音乐就忍不住摇头晃脑,并且对节奏把握得非常准确,那么打击乐类乐器将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三、体格健壮的孩子:对于身体强壮、肺活量充足的孩子来说,管乐类如小号、长号、圆号、萨克斯、单簧管、双簧管等将会是非常适合的。
四、天赋平均的孩子:如果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平均,但希望将来在音乐道路上有所建树,那么钢琴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孩子只是想陶冶一下情操,增加一些乐趣,那么尤克里里和非洲鼓将是轻松上手的好选择。
五、有特别喜好的孩子:如果孩子已经有自己喜欢的乐器,比如吉他或贝斯等,那么完全可以顺从他们的意愿进行选择。
家长需要明白的是,无论选择哪种乐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枯燥的部分,需要孩子的坚持和努力。即使孩子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也不能完全避免练习的枯燥感。因为很多时候,乐器的练习需要培养“肌肉记忆”,就像体育运动一样,需要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我自己在练习尤克里里时,就深有体会。明明知道应该按哪个和弦,但手指就是不听使唤,转换时总是慢半拍,需要不断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虽然乐器的练习过程艰苦,但收获也是最多的。其他科目的学习,包括乐理、音乐文化知识的部分学习都依赖于思考和悟性。但乐器的练习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实实在在的付出和努力。就像爬山一样,只有一步一步地爬上去,才能见到更美好的风景。
我记得逃逃小时候练钢琴时,有个地方对他的小手来说很难,他反反复复练习了很久。后来他说:“妈妈,练到第一百遍就肯定比第一遍好。”这样的感悟是非常可贵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些孩子一开始兴致勃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失去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必非得坚持让孩子继续练习。有些乐器的难度较高,需要家长做好心理准备;而有些简单的乐器如尤克里里和非洲鼓则相对轻松一些,不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在这所学校里,音乐无处不在。管乐队、弦乐队、爵士乐队等各种音乐团队活跃在校园中,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团队,发展自己的音乐才华。
对于家长们来说,了解学校中的音乐团队不仅可以提前了解孩子可能感兴趣的领域,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乐器进行学习。这种“倒推”的方式,让孩子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更加有目标感和动力。
音乐不必局限于大型乐队或交响乐团。即使只是拉上三五好友,孩子们也可以自发组织小乐队,共同演奏美妙的音乐。无论是钢琴、尤克里里还是小提琴,只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孩子们就能组成各种形式的音乐组合,享受演奏的乐趣。
最近,我家进行了一次旅行,目的地是一个没有网络和手机信号的“世外桃源”。在那里,我们住在了一间小木屋里,厨卫日用俱全,仿佛真正的“getaway”。我们带了两样东西琴和棋。在游山玩水之余,我们有时对弈烧脑,有时弹唱放松。
尤其在夜晚,静谧的星空下,伴着风声蟋蟀声,我们续续弹,轻轻唱。这时,我们深刻感受到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让我们感到愉悦和美好的东西。即使断掉一切现代科技,音乐依然能够让我们心灵相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对于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或许很多人会想到考级、升学等现实因素,但最根本的是,音乐能够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和艺术品味,开发右脑,提高专注力和韧性。更重要的是,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愉悦。
正如一位大师所说:“音乐就是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心跳节奏。”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一种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享受。希望家长们能够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让孩子在音乐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本文旨在分享孩子学习音乐的乐趣和意义,希望能够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音乐的力量,感受音乐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