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句话如铁般坚定,穿越时代的风云,响彻中华儿女的耳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创作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壮丽诗句,生动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一、词句解读
“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五个字犹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了娄山关的险峻地势。“雄关”二字,尽显其雄伟之势,“漫道”暗含对困难的蔑视,“真如铁”则以铁比喻关隘之坚不可摧。整句话表达了红军面对娄山关的坚定决心和毫不畏惧的勇气。
“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七个字犹如一曲激昂的战歌,激励着无数英雄儿女。“迈步”象征着坚定的步伐,“从头越”既指红军实际跨越关隘,也隐喻着革命事业在遭受挫折后重新出发的决心。这句话体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战略受挫后重整旗鼓的意志,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逆境中奋发向前的精神。
二、艺术特色
毛泽东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意象对比和时空交织。通过“铁”的凝重与“越”的动态形成张力,突出了红军以柔克刚的魄力。“而今”将历史厚重感与当下行动力相结合,展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历史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红军二渡赤水后重占娄山关的时期。当时,中央红军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人数仅余3.7万人。通过这场战斗,红军扭转了被动局面,也印证了“从头越”的战略意义。这首诗的历史背景,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毛泽东在长征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也让我们更加敬佩他的智慧和勇气。
四、当代启示
这句话在当代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藐视困难,勇往直前;在遭遇重大转折后要重新出发,坚定决心。正如总所言,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初心如磐”的精神密码。
全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收尾,与这两句共同构成了一幅壮美而悲怆的意境,成为了中国革命文学的经典瞬间。这句话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话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文学价值,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它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在遭遇挫折时重新出发,不断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