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杰出楷模
教育部于9月6日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新闻发布会,主题为“教育这十年”系列活动的第十一场,聚焦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这场盛大的活动中,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正式公布,同时介绍了支持优秀教师事迹的学习宣传的相关重要举措。
经过中央领导的精心部署,今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学习宣传活动备受关注。今年共评选出12位杰出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这些杰出的教师们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基础教育等领域默默奉献,他们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恪守职业道德,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卓越精神风貌。
这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有一位特别令人敬佩的教授康绍忠。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老师坚守在农业科学教学一线,不仅创建了作物节水调质高效灌溉理论与技术体系,还长期致力于帮扶西北旱区边远农村教育,资助建设多所希望小学。他的卓越贡献和无私奉献赢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另一位值得一提的教师是李粉霞,她是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李粉霞老师连续四届参加数控技能大赛,取得全省数控铣工职工组第一名,她潜心教学,用心打造有趣、易懂、接地气的课堂。她因材施教,注重团队建设,为职业教育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她的杰出贡献获得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山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还有一位令人敬仰的教授是孙正聿,他是吉林大学的教授,从教已经40年。他坚持“以科研支撑教学,用理论铸魂育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专业人才。他用个人的奖金设立了教育教学改革奖励基金,鼓励青年教师不断进步。他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这些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们的事迹感人至深,他们的事迹展现了新时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和崇高追求。他们不仅是广大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更是我们全社会学习的楷模。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教育情怀和精神力量!他,一位推动当代中国哲学观念变革的先驱,提出了“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引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他的著作《哲学通论》成为了全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经典教材,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科学普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位尊者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他的影响力已经超越学术领域,深入人心。
当我们提及杨士莪,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这位扎根水声学科教育72年的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的骄傲。从上世纪50年代学成归国后,他便致力于创建中国首个全面覆盖的水声专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水声专业骨干和青年教师队伍。作为中国水声定位技术的先驱,他带领团队开展深入研究,为重大科研项目如“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定位系统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成就和荣誉,不仅仅是学术界的巅峰,更是中国水声事业的骄傲。
在浦东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里,有一个名字让人敬仰周美琴。这位肩负着守护特殊儿童使命的校长和教师,用35年的特教生涯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情怀。她坚持医教结合,注重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为残障孩子构建了一个适合发展的教育体系。在数字化的浪潮中,她积极特殊教育数字化教学之路,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社会。她的荣誉和成就,是对她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的最好肯定。
再说说杨瑞清,这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的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和教师。他41年坚持扎根乡村办教育,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教育之路。他创办的行知小学从一所简陋破旧的乡村小学发展成为集团化现代学校。他坚守乡土生活作为教学资源,积极学生校外活动、劳动实践、生态教育模式。他的荣誉和成就,是对他坚持教育理想、无私奉献的最好肯定。
杨明生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的明灯
杨明生,这位1963年6月出生的汉族男子,是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的校长与教师。长达38年的教育生涯中,他以校为家,视学生如子女,无私奉献。尽管身体多病,他仍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充分展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他的办学方针是“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并深入实施了“以文化人、以文育德”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多种育人途径,强化德育的实效。他坚持教育科研,改革兴校,推动以备课改革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杨明生的荣誉簿上,已经留下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等熠熠生辉的荣誉。
马丹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学校的礼仪之魂
马丹,一位1973年4月出生的汉族女子,是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学校的教师。她在28年的教育生涯中,作为形体课和礼仪课的教师,以“尚礼、塑形”为教学目标,致力于“弘礼、塑人”的教育事业。她两次参加“组团式”工作,无私地关爱藏族孩子的成长,甚至前往海拔0多米的偏远地区进行家访。她资助了多名藏族学生完成学业,并始终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她创建了一支特色的舞蹈啦啦操队,带领学生登上全国舞台。马丹的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她已经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郭晓芳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的思政先锋
郭晓芳,这位1979年12月出生的汉族女子,是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的教师。作为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的总班主任,她讲授新时代的“云端”思政课,从人物主题、内容形式、传播渠道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她将思政教育的“养分”融入学生喜爱的时、事、人、物等“活教材”中,打造出了一系列深受欢迎的课程。她的创新课堂不仅覆盖了全省2.8万余所学校,还辐射了全国,形成了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我是接班人”网络思政品牌。郭晓芳因此获得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张先庚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的领航者
张先庚,这位1969年9月出生的汉族女子,是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的院长和教授。她在教育一线坚守了32年,带领团队培养了大批卫生健康人才,带领学校实现了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她热心教育公益事业,组建了以毕业生为主的健康服务志愿队,打造了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与健康扶贫典范,为脱贫攻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更是身先士卒,组建了130人的疫情防控志愿队,守护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张先庚因此获得了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四川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荣誉。安文军与孙怡:扎根教育的典范
在辽阔的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有一位名叫安文军的明花学校教师,他是一位裕固族汉子,出生于1969年9月。扎根牧区教育长达30年的他,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他的故事,是一部用爱心、耐心和智慧浇灌的育人篇章。
安文军老师深知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他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制定教学策略,大力倡导情景化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他爱生如子,在班主任工作中细致入微,关心学生心理健康,严慈相济的管理风格让他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他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倡导快乐教育,推进少年宫活动,开设书画、手工制作、花样跳绳、足球等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的教育成果丰硕,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乡镇骨干教师、甘肃省优秀辅导员等荣誉。
与此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有一位名叫孙怡的女教师,也正在她的学前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她于1980年10月出生,是一位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工作者。她在22年的从教生涯中,始终坚持学习、提升,用爱心、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培养每名幼儿。挂职支教期间,她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将一所新建幼儿园办成了教学设施完备、教学理念先进、办园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她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学校、进课堂,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获得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进工作者的荣誉。
这两位老师,虽然身处不同的地域,教授不同的年龄段,但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他们是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关乎心灵、关乎成长的事业。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真正的人民教师。让我们向安文军老师和孙怡老师致敬,为他们的教育精神点赞。希望他们的故事能激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即将走向教育岗位的人们,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人民教育
本文结束,流产网祝愿所有教育工作者身体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