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砌块(加气砌块送检代表数量)
材料要求与施工标准化
一、材料要求
1.1 砌块选择
对于砌体结构工程,推荐使用精准砌块,如加气砼块,其尺寸偏差应严格控制在2mm以内,以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稳定性。
1.2 材料检验
所有进场材料,包括砌块、水泥、钢筋、黄砂、外加剂等,都必须进行复验。只有当报告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时,这些材料方可使用。特别要注意的是,严禁使用如砂浆王、砂浆精等不符合规定的砂浆外加剂。施工时所使用的砌块的龄期至少应达到一个月以上。
1.3 填充砌体材料的选择
在±0.000标高以下,选择灰砂砖作为填充材料;而在±0.000标高以上,则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为了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加气块墙体的底部200mm范围内以及顶部砖块,应选择水泥砖或灰砂砖进行砌筑。
二、砌体施工流程图与施工图标准化
2.1 施工图深化设计
在施工前,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施工图的深化设计。结合砌筑材料的尺寸,进行CAD排版,以提高砌块的使用率,并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减少返工,确保砌筑质量。排版时应遵循对称原则,小砌块长度应为普通砌块的1/3以上。对于转角墙、丁字墙和十字墙的组砌方式,应在排砖图中详细绘制。
2.2 技术交底与现场指导
在砌筑前,项目部技术人员应根据排砖图对作业人员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并将排砖图张贴在相应的墙体旁,以确保正确组砌。
三、砌块堆放、集中加工与运输
3.1 砌块堆放区管理
为确保砌块不受雨水浸泡,堆放区应设置防雨棚和高度为100cm的混凝土或模板垫台。
3.2 集中加工与配送
通过排砖图识别各墙体中非标准砖的尺寸和数量,形成统一的下料单。在集中的砌块加工车间进行下料和统一配送,既减少材料浪费和质量缺陷,又提高施工效率。
3.3 切割与运输
建议使用切割大理石的机器进行改装,以应对切砖的需求。在运输过程中,使用钢筋焊制的定型化车来运输加气块。专人进行码放,码放高度不得超过1.2米,并使用定型化车进行整体装车、运输,以减少单块搬运和加气块的破损。
四、预制构件集中加工
根据砌筑施工排砖图,汇总各类预制构件的尺寸和数量,形成下料单。制作工具式模具进行统一加工预制,为砌体施工提供有力配合。这样的流程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确保了预制构件的质量和使用的准确性。 砂浆拌制与施工控制重点
砂浆集中拌制
施工现场概览:
施工现场应设立专门的砂浆搅拌区,配备先进的计量设备,确保每一批砂浆的精准配比。现场悬挂的配合比牌,将抽象的重量转换为容器计量,使操作更为直观简便。固定专业人员确保砌筑砂浆的高品质。
环保与效率并重:
集中拌制与供应的举措有效减少砂、石、水泥等建材的撒漏,杜绝成品砂浆因过量搅拌而造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这一模式降低施工现场的粉尘和噪音,为城市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搅拌时间与标准:
自拌水泥砂浆的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保温砂浆则不少于3分钟。砌筑砂浆应在3小时内使用完毕,当温度超过30℃时,必须在2小时内用完。
非承重墙砂浆强度等级:
非承重墙体使用的砂浆有三个强度等级,分别是M5、M10。
注意事项:
同一施工点的不同类别砂浆严禁同一天施工,同一台搅拌机也不得在同一天搅拌不同强度的砂浆。
商品砂浆拌制
为减少施工扬尘,应优先使用预拌商品砂浆。在拌制过程中,严格控制用水量,确保砂浆的质量。
砌体施工控制重点
砌块砌筑规范:
遵循排砖图进行墙体皮数安排,确保砌块满铺满挤法砌筑。上下皮错缝搭砌,搭砌长度通常为砌块长度的1/2,且不得小于1/3或少于200mm。
咬槎砌筑与临时间断:
内外墙墙体应咬槎砌筑,增强墙体整体性。临时间断时选择斜槎,避免留下“马牙槎”。斜槎的水平投影长度应达到高度的2/3以上。
砂浆使用与保养:
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混合砂浆须在3小时内用完。温度超过30度时,必须在2小时内用完。确保砌体施工的湿度适宜,严禁用水管直接向砌块浇水。保证所有砌块四个面都湿润透澈,且浇水养护应采用喷雾头而非水管直接喷水。
门窗洞口及水电预埋细节:
门边两侧上下200mm内及窗户两侧相应位置均要设置水泥预制块。在砌体墙上剔槽开孔或进行水电预埋时,必须等砌筑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方可进行。使用专用工具操作,避免墙体受损。线盒固定时应略凸出墙面15mm。敷设管线后要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实,并粘贴耐碱玻纤网格布或钢丝网加固。
砌体定位与放线:
为确保砌体准确定位,必须采用双控线(定位线、控制线)。结构墙体上弹出砌筑定位线,并放出墙体线。施工完成的砼墙面要提前弹出结构1m线作为参照。在特殊部位如门窗、预留洞等做好标注,并对施工班组进行交底。每一房间的控制线相交处用红油漆明显标识。
通过上述措施和细节把控,确保了砌体施工的质量与效率,为建筑的整体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构建墙体的过程中,精准控制墙体细节显得尤为重要。从砌筑墙体开始,就需在墙体的重要部位如端部、转角、构造柱等阳角处设置垂直线,确保墙体的垂直度达到要求。在水平灰缝处,也要根据砌体高度设置控制线,保证灰缝的水平平整。
在砌筑前,利用先进的激光扫平仪技术,将地面门洞定位线精确弹到梁侧,确保建筑1m线能够准确传递到梁侧,从而控制门洞标高。对于管道井、烟道等关键部位,也需要设置双控线,确保位置准确。成品烟道和水电预留孔在结构施工阶段,更要进行精确放线定位。
接下来,我们要关注的是门剁与门窗过梁。与混凝土墙、柱相连的小于100mm的门剁应该与混凝土一起浇捣,确保结构稳固。对于与梁相连的高度较小的门窗过梁,也需要与梁板协同工作。这些过梁伸入墙内的部分应大于300mm,以确保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构造柱方面,加气块砌体墙在特定条件下如墙长大于5米、墙体交接及转角等位置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这种设计能使混凝土更好地与砌体结合。马牙槎应先退后进,其凹入为60mm,每一组的高度不应超过300mm。在构造柱的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构造柱砼浇捣后改变结构梁受力结构等问题。
厨房、卫生间等需要防水要求的部位周边墙体底部应设置混凝土反坎。这一设计能增强墙体的防水性能。混凝土反坎在支模前应进行凿毛处理,提高其凝结力,其高度和强度也要符合规范要求。
关于墙体拉墙筋的设置也是关键。根据砌体排版图划分皮数,沿墙高设置拉结筋。这些拉结筋深入墙体的长度和设置方式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以确保墙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这些精细化的施工要求和技术措施,我们能够确保墙体的质量,为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墙梁构造:技术的匠心之作与美学的独特呈现
从门窗过梁到飘窗构造,再到灰缝细节,每一个细节都尽显建筑师和技术人员的匠心独运。
当墙的高度超过3米时,中间的墙梁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一道结构上的支撑,更是一道美学的独特呈现。墙梁与墙同宽,其高度恰到好处地设定为200mm,而梁筋则通过结构预埋或后植筋方式深入其中,埋植不低于150mm,确保了结构的稳固与耐久。
窗顶部位的设计同样独具匠心。过梁底面的外低内高斜面设计,不仅为窗边渗漏水设置了一道结构防水,更使得建筑外观更加流畅、美观。
当外墙留设窗洞时,窗台的处理更是细致入微。120mm高的钢筋混凝土压顶,伸入墙内300mm,为窗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窗台梁的设计,更是确保了窗台的安全与稳固。窗台压顶由里往外找坡,坡度不小于10%,这一设计不仅增加了美感,也确保了雨水的顺利排出。
飘窗的设计同样充满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在混凝土构件施工时,上下口装窗框处的微妙抬高与压低,使得飘窗内高外低,有效地防止了雨水的渗漏。
至于灰缝的处理,更是展现了技术的精湛。砌筑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加气砼砌体的灰缝厚度精确到毫米,确保了墙体的坚固与稳定。而竖向缝的护浆卡灌缝,更是确保了墙体的整体性和防水性能。
墙内箱体的设计同样充满了细节之美。预留位置而非在砌体完成后开凿,确保了墙体的完整性和美观性。箱体安装后的背部处理同样精细,挂钢丝网片并用细石混凝土灌实,确保了其稳固性。
斜砖的补砌更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预留空隙、间隔7天后的补砌、斜砖的倾斜角度、逐块敲紧等细节处理,确保了墙体的牢固与美观。
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建筑师和技术人员的匠心独运,每一个构造都体现了技术的精湛与美学的独特呈现。这些墙梁、灰缝、箱体等细节处理,共同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建筑作品,展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和谐融合。实测实量与过程检查:构建精确施工的关键环节
在建筑施工领域,实测实量和过程检查是确保工程质量和精度的关键步骤。这两者不仅关乎工程的顺利完成,更是对每一位施工人员责任心的体现。今天,我们将深入这两个重要的环节。
一、实测实量:施工中的精准把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实测实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砌体施工中,实时的测量与评估是不可或缺的。这不仅是对施工质量的检验,更是对后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每一道墙体、每一个角度、每一块砖的摆放位置,都需要精确的测量数据来支撑。这些测量结果不仅要详细记录,更要实时上墙,让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清楚了解到工程的具体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二、过程检查:确保每一步都准确无误
过程检查是施工过程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与实测实量相辅相成,过程检查能够确保每一步施工都符合标准,达到要求。这不仅涉及到施工技术的检查,更包括施工流程、材料使用等各方面的全面审核。通过过程检查,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三、检查记录表:详细记录,有据可查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实测实量和过程检查的结果,检查记录表应运而生。这些记录表详细记录了每一次测量的数据、每一次检查的结果,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这些记录表,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工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确保工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这些记录表也为工程的后期维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测实量和过程检查是建筑施工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只有做好这两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达到高质量的标准。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共同为构建美好的建筑世界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