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义灭亲范例!

身体健康 2025-04-08 08:41健康新闻www.jianfeiren.cn

“大义灭亲”一词,源自春秋时期的真实故事。据《左传》记载,公子州吁因受宠而骄奢无度,大夫石劝谏庄公,若对儿子的骄奢不管束,祸患将很快来临。然而庄公并未采纳。后来,石的儿子石厚与州吁交往密切,参与了弑君行动。州吁自立国君后,石厚向父亲请教安定君位的策略。石设计,让州吁前往陈国拜见陈桓公,趁机请陈国擒押他们。州吁和石厚被擒后,卫国派人杀了州吁,石厚则被石的家臣诛杀。这一事件被当时的君子称赞为“大义灭亲”。

这个故事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像石这样的“大义灭亲”行为并非孤例。《吕氏春秋》中记载的墨家巨子腹的情况也是如此。腹氏的儿子在秦国杀了人,按法应处死,但腹氏坚持墨家的法律,没有因为私情而隐瞒儿子的罪行,最终儿子被处死。这个故事被视为“去私行大义”的范例。

“大义灭亲”在古代往往是父(母)对于子或夫对于妻(妾)的行为,鲜有儿子以“大义”诛灭父亲恶行的例子。《演义》中的董与石奢不同,他们之间并无血亲关系。关于石奢的故事更是让人动容,作为正直的执法官,面对的父亲,他选择了遵循国法而不是私情,最终以身殉法,被当时的君子称赞为坚守正义。

这样的“大义灭亲”,其实是古代社会对于公正和法度的坚守。在儒家思想中,“亲亲相隐”是一种准则,但在面对国法和公正时,私情往往要让步。这种“灭亲”的行为,体现了对法律和公义的至高无上的尊重。这种“灭亲”是单向的,一般是长辈对晚辈的责罚或者纠正,而不是晚辈对长辈的制裁。像石奢那样选择自我牺牲而非对父亲的制裁,是古代社会对于正义和法度的深刻理解与体现。

上一篇:补充必要维生素 带你逃离水肿国度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jianfeiren.cn减肥人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