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行为表现
1. 失控性暴食
短时间内(如2小时内)摄入远超正常量的食物,常选择高热量、易吞咽的食品(如甜点、油炸食品),且进食速度快,即使感到饱胀仍无法停止。
暴食行为具有反复性,可能每周发作1次以上,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
2. 补偿行为
约75%患者会通过催吐、滥用泻药、过度运动或禁食等方式抵消暴食摄入的热量,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食道损伤等并发症。
二、生理症状
1. 消化系统问题
胃胀、腹痛、恶心、反酸等,严重者可能出现急性肠胃炎或胃黏膜损伤。
长期暴食可导致便秘或腹泻,甚至营养吸收障碍。
2. 体重与代谢异常
体重短期内快速波动,部分患者伴随肥胖,但部分因补偿行为可能体重偏低。
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脱发等内分泌失调症状。
三、心理及情绪特征
1. 负面情绪循环
暴食后产生强烈自责、羞愧或抑郁,形成“暴食-懊悔-再暴食”的恶性循环。
约60%患者伴有焦虑或社交恐惧,可能回避集体进食场合。
2. 体象认知扭曲
即使体重已低于正常标准,仍对体型过度关注,持续追求更瘦的状态。
四、其他相关表现
隐蔽性行为:患者常独自暴食,事后隐瞒或否认问题。
健康风险:长期可能引发牙釉质腐蚀(频繁催吐)、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严重问题。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结合心理治疗与营养管理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