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在推动教师持续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政策框架与实施机制。
一、政策框架与实施要求
我们设定了一个为期五年的全员培训周期。在这五年内,每位教师需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其中,县级以上培训为240学时,主要涵盖教育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而校本培训则为120学时,更加侧重于教学实践和个性化需求的发展。这份培训计划不仅仅是简单的学时积累,而是与教师档案中的学分管理紧密相连。学分的累积和认证将为教师的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提供重要依据。我们也充分尊重教师的自主性,允许他们自主选择60%的培训项目,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二、培训内容与形式
我们的培训内容设计是分层分类的,旨在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师德教育、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除了常规的校本培训外,我们还特别强调了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初级培训要求完成60课时的在线学习、7篇作业及主题研讨,并通过考试获得50继续教育学时认证。而信息化2.0工程则是我们的重点,它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包括线上20学时和线下30学时的混合式培训,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三、组织与考核
政策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和严格的考核。该政策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培训机构共同组织实施,并由省级部门进行统筹规划。在考核方面,我们设定了明确的考核标准。在线学习模块的作业、主题讨论和培训总结都需要达到一定的分数,同时考试成绩也必须达到60分才算合格。
四、历史沿革与特点
自2005年起,云南省便开始推进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多年来,我们结合国家政策,逐步完善培训体系,特别注重农村地区教师的能力提升和技术应用的实践性。近年来,我们更加侧重于信息化2.0工程,不断强化整校推进策略,以期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的政策旨在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技能提升,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深信,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