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劫杀案喊冤(2015年案)

排毒减肥 2025-08-19 18:53排毒减肥www.jianfeiren.cn

一起历经十年的曲折案件

一、案件概述

在2015年5月的一个晚上,甘肃临夏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案件。马某林(后改判用名马玉林)将被害人沈某(化名)诱骗上车,带至和政县。在那里,他男扮女装,利用沈某的银行卡提取了28.4万元现金。悲剧的是,6月26日,警方在归还车辆地点附近发现了沈某的尸体,经鉴定,死因为机械性窒息。

二、判决之路的波折

这起案件在判决过程中历经波折。2018年,一审法院仅认定马某林犯盗窃罪,判处10年有期徒刑,而未对事实进行全面认定。检察机关对此判决多次提出抗诉。经过漫长的诉讼过程,终于在2024年12月,甘肃省高院重新审理此案,改判马某林罪名,对其执行死刑缓期,并限制减刑。

三、案件关键点

1.证据之争:这起案件被称为“零口供”案件,依赖的是手机轨迹、血迹鉴定等间接证据链。最高检通过亲历性审查,实地勘查、提讯被告人,以及技术补强,包括电子数据和法医复核,为改判此案提供了有力支持。

2.时间跨度:从案发到最终改判历时近十年,期间马某林原刑期仅剩8天时被重新收监,显示了司法程序的严谨和公正。

四、与类似案件的对比

1.其他积案的侦破:近年来,多地通过技术进步成功破获多年前的积案。例如,2019年云南元谋劫杀案中,虽然李金声称案发时他在700公里外打工,但由于证据矛盾,并未改变判决。2020年,江苏常熟、浙江丹阳等地也通过DNA比对技术成功破获90年代的劫杀案。

2.司法程序的差异:马某林案的成功改判,离不开检察机关的持续抗诉。而一些其他案件,由于缺乏新的关键证据或抗诉程序的不同,再审结果并不理想。

五、法律意义

这起案件被最高检列为2024年十大法律监督案例,展示了对间接证据链的审查标准和抗诉程序的示范作用。对于这起案件的深入了解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司法程序和法律精神。

欲知更多关于这起案件的详细情况,建议查阅相关的司法公开文书或查看权威媒体的报道。每一个案件都是法治进步的见证,也是我们理解法律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动车撞人 动车撞人图片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jianfeiren.cn减肥人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