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卫生规范
一、原料管控升级
现行《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已列出一长串的禁用原料清单,包含高达1399种物质,从化学原料到植(动)物成分无一遗漏。在此基础上,我们注意到又有一批新物质被加入到禁用名单中,其中包括本维莫德、苯(限值2mg/kg)、比马前列素、拉坦前列素等。除此之外,一些原先限用的物质,如苄氯酚、甲醛和多聚甲醛等,现已被明确禁用。这一变革无疑为化妆品的安全性筑起了一道更加坚实的防线。
二、检验方法与技术的飞跃
化妆品的安全不仅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还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严密的检测。壬二酸及其盐类、非那西丁、羟基癸酸等物质的检测方法被新增进来,而石棉、葡糖醛酸等14种原料的检测流程也得到了修订。与此毒理学试验方法和人体安全性检验方法也得到了更新。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也进一步提升,比如湿巾、卫生湿巾、抗(抑)菌剂等产品必须使用纯化水,并且引入了空气采样器法等新检测方法,确保生产环境达到最高标准。
三、分类管理与监督制度的革新
化妆品市场将迎来更为细致的分类管理与监督制度。特殊化妆品和普通化妆品将被分别实行注册管理和备案管理,原料的使用也将根据风险等级进行相应的注册或备案。生产企业在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还需满足厂房清洁度、生产流程合规性等多方面的要求。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推行,将进一步强化标准的宣贯与实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规定。
四、产品安全与功效宣称的严格把关
产品安全指标的细化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pH值、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残留量等理化指标的增加,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严格的产品安全保证。特别是针对婴儿产品,必须通过皮肤刺激试验和眼刺激试验。化妆品的注册人、备案人必须对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功效宣称负责。在标签与宣传方面,禁止使用废弃或使用过的一次性卫生用品作为原材料,对激素类药物、荧光增白剂等禁用物质的使用也进行了限制。
五、实施时间与动态更新
新的检验方法,例如壬二酸检测,将于202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药监局将定期通过通告形式更新技术规范,确保化妆品卫生规范与时俱进。当前,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为框架,《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为核心技术标准,结合不断更新的禁用清单、检验方法和生产规范,形成了一个覆盖原料、生产、检验及监管全链条的完整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