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减肥药要小心 专家支招如何辨别保健食品
警惕网购减肥药的亲们!你心心念念的“宝贝”不仅可能是低劣的假货,更有可能暗藏玄机,其中的非法添加成分不仅无法助你达成减肥目标,还可能损害你的健康。让我们来关注一个真实的案例,武汉的小俊在网上销售的减肥药就被发现含有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成分“”。他的生意看似红火,甚至吸引了不少回头客,但最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小俊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对他和他的公司分别处以3万元和5万元的罚金。
小俊的创业路原本充满希望。大学毕业后,他从武汉来到上海创业,2010年注册了上海顾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专注于经营保健食品。一次进货经历却让他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在闸北区凯旋门市场,他遇到了一位自称来自广东广济堂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的业务员,向他推荐了一款名为纤纤减肥胶囊的保健品。这款产品的包装上声称含有“中药精华提取物”,让人心动不已。双方谈妥后,小俊的店铺开始销售这款名为“顾帝之星”的纤纤减肥胶囊。不久后上海市浦东新区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工作人员发现了这个问题,查扣了小俊销售的减肥药并进行抽样检验。一个月后,检验结果出来了,这款减肥药含有非法添加的化学成分。小俊对此深感震惊并被告知其以后不得再销售此保健品。
那么,市面上常见的减肥药品究竟有哪些呢?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副主任曾晶为我们介绍了大致的分类。这些药品可以分为减少营养素吸收的药品、促进代谢和能量消耗的药品以及抑制食欲的药品。曾晶强调,含有以上成分的药品是处方药,绝非非处方药或保健品。不当使用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疾患的风险。
一、识别真假保健食品
当我们面对货架上的保健食品时,如何判断其真伪呢?要看其“身份证”批准文号。国产的保健食品有“卫食健字”或“国食健字G”的标识,而进口的则带有“进”或“J”的字样。这些标识是保健品的“通行证”,缺一不可。
接下来,我们要关注其“功能说明”。真正的减肥保健食品,其包装上的文字描述会清晰、准确,如“减肥”二字。若出现夸大、误导性的字眼,如“月减XX公斤”等,则需提高警惕,这可能是假冒产品的诱人陷阱。
建议访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网站,或要求销售商提供索证资料,如《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等,进行进一步的核实。
二、专家解读:真实减肥,需“管住嘴”且“迈开腿”
对于真正想要减肥的朋友,首先要科学判断是否需要减肥。曾晶专家建议,应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营养医生的科学评估。尤其是可能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更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体重管理,避免被无医疗资质的社会减肥机构误导。
有些人可能并非真正的肥胖,而是由于疾病导致的体重异常,如甲状腺机能减退等内分泌紊乱疾病。还有一些人是“假性肥胖”,如水肿或腹腔、盆腔等部位的肿瘤。科学判断是减肥的第一步。
成功的减肥案例告诉我们,“管住嘴”和“迈开腿”都重要,但前者更为关键。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节食,而是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控制热量摄入。坚持运动消耗热量,如游泳、跑步等有氧运动,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减肥。
减肥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坚定的决心。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保健食品的真伪,更有效地进行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