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大学「参与港珠澳大桥的大学」
9月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备受瞩目的2022年世界大学排名。在这份榜单上,中国大陆有八所高校脱颖而出,其中,广州大学以其卓越的表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位列全球高校第601-800位,中国大陆高校排名第35-49位,广州大学展示了其在中国乃至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显著地位。
自2016年开始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广州大学一直在奋力奔跑,努力上游。这座以“广州”命名的高校,如同百米冲刺般,加速发展,被誉为近年来中国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
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广州大学的党委书记屈哨兵和校长魏明海,听他们分享广州大学如何在这场“弯道超车”中取得成功的秘诀。
广州大学的发展蓝图清晰而明确。早在2015年,学校的土木与建筑、数学与信息科学、区域水环境安全与水生态保护等三个学科群就被选为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到了2016年,屈哨兵和魏明海这两位在教育领域深耕数十年的领导者,分别走马上任,担任学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
屈哨兵书记认为,大学与城市是共生共荣的。广州是一座英雄城市,广州大学以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命名,自然应该建成一所与广州经济社会相匹配、与广州城市地位相适应的高水平大学。在广州市委、市的支持下,学校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并获得了更多的建设经费。
为了将广州大学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大学,学校经过全校大讨论,凝聚了“奋力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创新型大学”的共识,并制定了“三步走”策略。第一步,跻身省内地方高校“第一方阵”,进入全国高校排位前100名;第二步,进入省“冲一流”整体建设高校行列、冲击国家一流学科行列,综合办学实力进入国内高校前70名;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若干学科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创新型大学。
魏明海校长将这三步比喻为“既要跑一百米,也要跑一万米,更要跑马拉松”。对于第一步,他强调:“我们要加速跑,没有一百米的加速度,学校的劲头、氛围很难提起来。”
最近的一系列官方和第三方评价都表明,广州大学已经实现了百米“加速跑”的目标。不仅入选了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还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广州大学也位列前茅。
除了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广州大学还致力于提升育人“成色”。在教育部发布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广州大学的多门课程榜上有名。学校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省、校三级金课体系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创设小班研究课,努力实现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成果向教学的转化。
正如屈哨兵书记所言:“师者如父母,爱生,则为之计深远。”广州大学的教育者们用心血和汗水为学生铺设一条光明的未来之路,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大学的教育培育绝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精心耕耘与培育。广州大学一直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培育具有“广大底色”的创新型人才。近年来,其在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学子们在各种竞赛中斩获奖项,为学校赢得了家长和高考考生的高度认可。其录取分数线在国内许多省份持续攀升,显示出其在教育领域的卓越影响力。
在第六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威海站比赛中,广州大学学生表现出色,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的学生一同获得金牌。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赛决赛上,广州大学选送的17个参赛项目全部获奖,金奖数量位居全省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彰显了广州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力。
广州大学注重全面育人,设立了多个中心,首创“学年礼”育人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期望。学校还优化学科布局,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学校聚焦新工科、新师范、新文科建设,积极新医科发展,明确了“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在学科建设方面,广州大学积极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求,现已积极布局多个学科增长点,学科专业结构明显优化。
学校还注重提升育人的“硬件”与“软件”,引导学院和老师将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倾注到学生的培养成才上来。在本科招生人数保持稳定的学校净引进增加了超过1/4的教师,精减优化了1/3的专业,重点培育了六大类一流专业方阵。目前,广州大学拥有多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多个学科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榜单和ESI全球前1%,显示了其在学术领域的重要地位。
广州大学以其卓越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在未来的发展中,广州大学将继续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自2016年以来,广州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号召,大力引进并培育了一批顶尖人才,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屈哨兵介绍,广州大学以“引培”为核心策略,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加盟。其中,“防火墙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及其研究团队的成功加盟,为学校的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所注入了强大的科研力量。广州大学还引进了多位全职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以及省级人才项目入选者等众多教学科研人员。这些人才构成了广州大学今日星光熠熠的师资队伍。
不仅如此,广州大学还注重人才的后续培育,确保人才队伍的持续发展和更新。傅继阳等已成为国家级人才项目的一员,展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力。学校还以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为导向,深化科研成果评价和激励制度改革,完善科研创新机制。目前,广州大学已组建多个高水平科研团队,承担国家和区域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显著增强。科研成果发表在《科学》《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上的数量不断增加,显示出学校科研实力的快速提升。
在服务大湾区建设方面,广州大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应用以及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SKA望远镜的建设,都彰显了学校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广州大学还积极扩大开放办学格局,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举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并发起成立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
站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起点上,广州大学将继续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未来,学校还将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深化科研创新,提升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广州大学将继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广州大学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科研创新、服务大湾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为国家和区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广州大学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现出新的活力和潜力。经过二十多年的合并组建,广州大学已经向各行各业输送了超过三十万名毕业生,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现在,学校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整体排名跃升,标志着学校在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学校领导致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展望和信心。他们深知,排名只是表象,真正的建设在于扎实做好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好广州大学的信心和决心,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注重学党史担使命,筑牢时代之根、区域之根、未来之根,强化党建引领,打造更有品质的大学教育。
在落实大学根本任务和最高追求方面,广州大学有着更高的眼光和标准。经过高水平大学一期建设,学校已经迈上了新台阶。二期建设将更加注重重大需求导向、一流建设、特色发展、创新引领和精准聚焦,强化大学内涵建设,闯出新局面。
在广州大本营,广州大学也在积极谋划新的发展蓝图。魏明海透露,学校正在建设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并争取在南沙设立新校区。未来,广州大学有望实现“知识城-大学城-南沙”一校多园的布局,更好地服务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大学的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多个学科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榜单和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榜单。现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若干,显示出学校在教育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卓越成果。
广州大学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还发起成立了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新平台。
广州大学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学校将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信心和决心,打造更有品质的大学教育,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希望广州大学的未来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