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al(apeal to用法)
【太平洋汽车网 行业频道报道】随着智能电动化浪潮的推进,J.D. Power近期举办了三项关于新能源与智能化研究的线上发布和解读仪式。这些研究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车质量研究(NEV-IQS)、新能源汽车产品魅力指数研究(NEV-APEAL)以及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TXI)。其中,NEV-APEAL与TXI分别为首次与第二次发布,而NEV-IQS则是第三次与大家见面。这三项研究对于了解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发展现状,以及预测未来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据J.D. Power的预测,明年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将达到惊人的12%-13%。考虑到中国在全球汽车生产与销售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一比例的增长将使中国继续坐稳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市场的宝座。
关于新能源汽车新车质量研究(NEV-IQS),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数据:全新亮相的车型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近四成,这些车型在智能化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质量表现。J.D. Power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质量研究(NEV-IQS)始于2019年,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体验研究(NEVXI),该研究主要统计和衡量了新能源汽车新车车主在拥车期2至6个月内遇到的质量问题。这一研究的与广度都令人瞩目,覆盖了28个品牌的50款车型,基于3,976位车主的真实反馈。
在2021年的研究中,我们看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质量的显著提升。与2020年相比,行业整体质量问题数减少了10个PP100。其中,空调和驾驶体验方面的改进尤为显著。驾驶辅助的问题抱怨也有所增加。纯电动车型的质量进步明显,而插电混动车型的质量抱怨则有所增加。这一切都清晰地表明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以及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有五款不同细分市场的车型在激烈的质量竞赛中脱颖而出,摘得了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质量研究的奖项。这些车型包括:欧拉黑猫、小鹏G3、比亚迪汉BEV、蔚来ES6以及理想ONE。这些车型不仅在销量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在质量上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亮相的车型在质量上表现出了更强的竞争力,其质量问题数明显低于既有车型。特别是在信息娱乐系统、驾驶辅助和电池/充电方面,全新车型的表现尤为出色。这一切都表明,随着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和电动化进程加速,汽车品牌正在积极投入资源,努力提升产品质量,以在新赛道上取得领先。
J.D. 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蔡明表示:“随着越来越多汽车品牌进入新能源赛道,新能源汽车之间、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之间的竞争加剧。汽车品牌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智能化和能源管理等具有差异化和先发优势的领域,同时也在努力规避质量问题,以把握制胜新赛道的机会。”这段话深刻揭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以及汽车品牌的战略选择。
这一系列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与智能化发展的深入洞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竞争,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和改进,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纯电动车型和插电混动车型在动力系统方面的质量问题日益减少,二者差距显著缩小。从驾驶辅助到信息娱乐系统,纯电动车型展现出明显的智能化优势;而插电混动车则在车辆基础问题如外观和座椅等方面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小型电动车在质量问题优化方面尤为突出。在动力问题上,“充电太慢”和“纯电车续航失实”依然是消费者抱怨的焦点,紧随其后的则是“动力不足”与“续航表显不准”。
根据J.D. Power在中国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魅力指数研究(NEV-APEAL),自主新势力品牌的产品魅力全面超越了国际/合资品牌和传统自主新能源品牌。这项研究深入衡量了新能源汽车车主购车后2至6个月的各方面体验,为新能源汽车厂商提供了设计吸引力车辆的重要参考。
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总体产品魅力指数为735分(满分1000分)。自主新势力品牌以754分大幅领先,体现了其在外观、内装、性能、信息娱乐系统、续航和充电等各个表现类别的明显优势。这一成就的取得,源于自主新势力品牌独特的产品理念,其始终紧紧围绕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进行产品战略、研发和质量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车主在购车决策时更加看重车辆的外观造型,这一比例高达14%,高于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性。在外观造型方面,新能源汽车大幅领先传统汽车16分。更有趣的是,新能源汽车外观造型得分前十名全都是自主品牌,展现了自主品牌的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并非所有类型的电动汽车都表现出行业平均水平的优势。例如,小型纯电动汽车的产品魅力指数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豪华车型则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说明市场在不同类型和级别的电动汽车上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和期待。
自主新势力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正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其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理念、出色的产品质量和创新的外观设计,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和期待也在不断变化,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当今汽车市场,豪华插电混动汽车以其独特的魅力指数引领行业潮流,领先行业平均水平高达17分。其插电混动技术的先进性和豪华品质,让它在众多车型中脱颖而出,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首选。相比之下,豪华纯电动汽车以749分的成绩紧跟其后,体现了纯电动汽车在市场上逐渐增长的受欢迎程度。
相对于豪华车型的辉煌成绩,小型纯电车的各项指标则明显落后于新能源行业的总体水平。购买小型纯电动车的客户,其决策主要基于外形设计的吸引力。根据过去小型燃油车的市场份额经验,我们可以预见小型纯电动车的市场份额将逐渐下滑。
新能源车主在购车时更偏好个性化色彩。相较于传统汽车车主,他们在车身颜色的选择上更倾向于灰色、蓝色和红色。座椅色彩方面,新能源车主对灰色座椅的偏好更是高出传统车主62%。
研究数据显示,新能源潜客比上一年增加了60%,表明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考虑购买新能源车。他们在选购时更为谨慎,面对新生事物犹豫不决。新势力品牌凭借技术创新能力,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设计与体验是新势力品牌溢价的强支撑。他们在市场上的表现引人注目,平均成交价比传统汽车品牌新能源汽车更高。
传统自主品牌面临着新势力与合资品牌的双向挤压,然而他们的品控表现仍然稳健。为了应对这种压力,他们必须实施品牌向上战略。
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TXI)显示,自主新势力品牌技术创新能力突出,智能化用户体验和先进技术配置的渗透率均领先于其他品牌阵营。主流传统能源汽车中,自主高端品牌技术创新水平力压合资品牌,依托智能化实现了品牌向上之路。
中国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始于2020年,旨在帮助汽车厂商更好地聚焦智能化发展。该研究衡量了新车车主对技术配置的质量反馈和使用体验,结合配置装配率和使用率表现计算品牌创新指数,对汽车品牌的整体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在细分市场中,豪华新能源汽车因为可参与排名的品牌数量不足未能颁发奖项,但在主流新能源汽车中,小鹏以615分的高分排名第一。J.D. 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蔡明表示,智能化赛场上的竞争愈发激烈,自主新势力品牌和自主高端品牌表现尤为抢眼。对于汽车厂商来说,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用户最有需求的领域,专注于提升先进技术配置的感知质量和使用体验,才能在智能化新赛场赢得一席之地。
对于消费者而言,智能化汽车的崛起为他们带来了更多选择。而对于汽车厂商来说,这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只有紧跟智能化发展的步伐,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先进汽车技术的旅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见解。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车企在引入先进技术配置上展现出了审慎的态度。相较于2020年,虽然先进技术配置的装配率有所提升,但这一进步是相对有限的。其中,电动车能量管理助手APP、原装行车记录仪以及驾驶员监测系统的装配率略有增加,数字钥匙和领航辅助驾驶系统的装配率增长则较为缓慢。
在这其中,新兴的自主汽车品牌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没有历史包袱,因此在接纳和应用创新技术方面表现得更加果断和大胆。自主高端品牌更是凭借其先进的技术配置能力,成功实现了品牌的升级和跃迁。他们借助智能化技术,提升了用户体验,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我们也看到先进技术配置的使用率在稳步提升。在两年的研究中,涵盖的14项先进技术配置的使用率都有所增长。其中,人脸识别、倒车侧方预警和手势控制等先进技术的使用率提高尤为显著。
技术的引入并非一帆风顺。车主对于先进技术配置的抱怨主要集中在“不易理解/难以使用”和“不稳定/不准确”两个方面。例如,流媒体后视镜、远程泊车和指纹识别等技术,就因此而受到了车主的诟病。其中,流媒体后视镜和远程泊车的问题主要源于其工作不稳定或不准确,而指纹识别则因为复杂的使用流程让车主感到困惑。
用户在评价先进技术配置时,对有效性和响应速度的满意度有待提高。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类配置在这方面尤为明显。尽管这些技术在提升驾驶体验和舒适度方面有所贡献,但在有效性和响应速度上仍需进一步改进。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能源汽车车主居然存在着“大屏焦虑”和“音质焦虑”。近三分之一的车主认为车载屏幕还可以更大,以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便捷的操作体验;也有近三分之一的车主流希望车载音响系统能提供更好的音质,为驾驶过程增添更多乐趣。
汽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乐趣,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挑战。车企在引入新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以确保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和谐共生。(文太平洋汽车网 黄恒乐)希望本文能为大家带来有益的见解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