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应对夏暑未消秋燥又起
身体健康 2025-04-10 03:48健康新闻www.jianfeiren.cn
从时令的角度来看,现在正处于夏末秋初的时节。暑湿未退,秋燥已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夏湿秋发”。这种天气状况对于脾胃的影响尤为显著,容易出现肠胃不适等问题。肺部的慢性疾患也易在此时发作。人体表现为上燥下湿,上部出现喉干舌燥、发烧等症状,下部则表现为肠胃不适,关节湿痛等。这是一年中最为难调养的时节,需要我们在祛湿与润燥之间寻求平衡。
在饮食方面,此时的饮食不宜过凉过燥,要润燥而不碍湿,燥湿而不伤阴。我们的中医先辈在治疗温湿上的治疗原则是“养阴祛湿”,兼顾健脾。生活中要注意避风避凉,也要避燥。适当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因为湿热交蒸,脾胃易虚,抵抗力降低,凉食寒食易伤脾胃之气。对于肠胃不佳、老人及小孩尤其要注意避免贪凉。秋季饮食的原则是“少辛增酸”,少食辛味食品,多食酸味果蔬。应多吃雪梨、雪蛤、核桃等润肺食物,以及薏米、白木耳等利湿食品。
要注意精神养收。秋季气候由热转凉,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从“夏长”到“秋收”。在秋季,人的情绪易受到影响,出现情绪急躁、易怒等不良情绪。要保持心情平静,抑制肝火,避免因发火而伤金伤阴。
在日常起居方面,也要适应养藏。要注意室内通风清爽干燥,早晚天凉时要增加衣物御寒。睡眠上宜“早卧早起”,早睡以养“收”气,早起以舒阳气。适当的早起对于预防疾病也有积极意义。
夏末秋初的时节是养生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注意调整饮食、保持心情愉悦、合理安排日常起居,以达到养收的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过渡到秋季,保持身体健康。
(实习编辑谭淑媚)
上一篇:医生你好最近几周我总是想打嗝但是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