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2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脉络与特色
让我们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广泛应用,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商周的井田制逐渐过渡到了战国的土地私有制,再到北魏至唐前期实施的均田制。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通过精耕细作实现自给自足,这是古代中国经济的一大特色。
在手工业方面,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有民营和家庭手工业的存在。从商周的青铜冶炼,到唐宋时期的名窑烧制、汉唐的丝绸纺织,都展现了手工业的高度成就。
商业方面,唐宋时期坊市制的打破,以及明清时期商帮的兴起,都标志着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的政策以及明清时期的“海禁”,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艰难成长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历程充满曲折。从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产生,到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寻求发展。后期,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民族工业的发展更加艰难。其影响因素包括列强的侵略、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政策如清末的“实业救国”思潮。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与成就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国家实施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有制改革。改革开放后(1978-),农村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则推动了国企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些改革措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题四: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和殖民扩张的开始。工业革命的进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英国棉纺织业的机械化开始(1765),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高频考点与备考建议详解
对于备考,注重时空观念的培养至关重要,如经济政策的演变等。史料实证也是备考的重点,如土地制度的文献研究。重点题型包括比较题(如中西方工业化差异)和因果分析题(如资本主义萌芽受阻的原因)。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知识结构,您可以参考《睛点书理》同步教材或近年高考真题分析,以便更全面地把握考试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