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生难回家:在小区门口全身被喷消毒液
近日,一场关于消毒剂使用的争议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官方公众号中发出强烈呼吁:请不要对人体喷洒消毒剂和酒精!这则消息迅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据了解,这一呼吁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吴女士,在返回家中时遭遇了小区门口工作人员的消毒操作,这种粗暴的消毒方式不仅令吴医生感到愤怒,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吴女士的经历并非个案。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部分社区对于进入的人员采取过于严格的消毒措施,甚至对人体直接喷洒消毒剂。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明文规定,不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进行消毒。
人体及外衣携带新冠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使少量污染,病毒离开呼吸道很难存活,因此对人体进行“消杀”是没有必要的。消毒剂对人体有害,如喷洒过程中吸入肺内,容易造成肺部损伤;如果喷洒酒精,更有引发火灾的风险。
吴医生的遭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表示,要注意科学消毒,避免过度消毒所引发的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在中山医院的推文下,网友纷纷留言,呼吁注意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式。
事实上,科学消毒的重要性已为社会各界所广泛认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副科长高晓东强调,应该遵循专业的消毒知识,正确使用消毒剂。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义也明确表示,不要过度消毒,不要设置消毒通道对人体消毒,这些消毒方式不仅无效,还会对环境和人造成伤害。
吴医生的经历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正确防疫措施的落实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人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尊重专业知识,避免过度恐慌和一刀切的做法。
作为医生,吴医生表示,市民如果身体有不适,应该及时就医。医护人员也希望能够支持并配合社区科学防控,但同时也希望大家不要对医院存在过度的恐慌。医院每日都会按照非常严格的标准进行消毒,医护人员也都会穿着防护服。
我们呼吁大家在疫情防控期间,要注意科学消毒,把消毒剂对准病毒而不是活生生的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也要理解基层所面对的防控压力,共同为建立科学的防疫体系而努力。另一方面,对于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应该以鲜花和掌声的方式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感激和尊敬。他们是我们社会的英雄,是我们的守护者,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他们的每一次坚持,每一次付出,都应得到我们的鼓励和支持,而非受到冷漠甚至伤害。
五月十二日,国际护士节这一天,市委***李强明确表示,我们要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营造出尊重、关心、理解并支持医务人员的浓厚氛围。让广大医务人员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旺盛的精力,全心全意地守护生命、守护健康。他们为保卫我们生活的家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为他们鼓掌和致敬。
今天(五月十九日),正值第十二个世界家庭医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更应当关注和赞扬那些默默无闻的家庭医生们。据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的介绍,上海的六千余个家庭医生团队正在为八百五十万居民提供签约服务。这些家庭医生的工作涵盖了从孕产期保健到安宁疗护的各个方面,他们在疫情期间始终坚守在社区,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他们是我们健康的守护者,也是我们生活的守护者。
吴医生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说道:“能够站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们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脱下白大褂后,也只是普通的普通人,我们也有亲人和家庭,也有我们的牵挂和担忧。当前,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病毒,而不是在医院里奔波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她的声音充满了坚定和期待,体现了医护人员在面对疫情时的决心和勇气。我们应该更加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共同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