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仿名牌酒(仿旧假酒)

减肥食谱 2025-04-19 19:10减肥食谱www.jianfeiren.cn

介绍“高仿名牌假酒”生意:包装仿真,口感逼近真品

在社交圈中,一条动态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孙杨,一个神秘的生意人,展示了他手中的三个空酒瓶,上面分别贴着轩尼诗、马爹利和人头马的标志。他从事的是假酒加工生意,一种让人震惊又引人深思的行业。

孙杨如同一位精致的工匠,将购买来的包装材料、防伪码和低端原酒进行精细的勾兑和灌装,制作出令人难以分辨真伪的“高仿”产品。他在百度贴吧等社区积极宣传,以一手货源、质量和速度保证的承诺吸引顾客。

这个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回收酒瓶、制造包装材料,到勾兑灌装、对外配送,样样俱全。仿制名牌洋酒、白酒的外包装,几乎与正品无异。即使是对酒有研究的人,也难以从外观上分辨真假。

张奇峰是其中一个酒类加工厂老板,他在广州租了仓库,专门进行葡萄酒的加工。他声称,他们工厂生产的假酒,与真酒的口感差别微小,除了极懂酒的人,大多数人难以辨别。为了保证与正品相似的口感,他们会使用同一厂家的低端酒进行勾兑,根据仿制酒的价格,勾兑使用的各种饮品比例不同。

岳红是另一个葡萄酒加工和销售商。他透露,一般酒水质量对于地摊来说较好,而对于酒吧、KTV等夜场则较为普通。他卖给记者的700毫升高仿轩尼诗XO,价格仅为元。而在电子商务平台轩尼诗旗舰店,同款酒售价高达1650元。

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加工商更倾向于制作中高档洋酒。孙杨分享了他与一个买家的聊天截图,对方点名要马爹利和轩尼诗的中档酒款。孙杨透露因为这些酒价格便宜,夜场销售量大但利润不高,所以瓶子难以处理。他只能从外面调货,用其他瓶子替换标签赚取加工费。

介绍“高仿白酒”“假茅台”背后的秘密:防伪芯片背后的真相

岳红发给记者的一份价格表令人瞩目,上面列出的不仅仅是35种不同品牌的洋酒,更有10种白酒,其中包括茅台、五粮液等知名系列。这些白酒的价格引人关注,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高仿。

岳红透露,假酒的勾兑工艺与洋酒相似,利用同一厂家的低档白酒进行调配。以天妃茅台为例,茅台王子酒和茅台迎宾酒混合后的口感几乎能以假乱真。面对记者的疑问,她坦然表示,如果太容易分辨,他们也不会这么做。

而在打假过程中,包装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外包装作为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往往能一眼识破真假。“高仿”一瓶500毫升的天妃茅台分为两个档次:660元和1100元。这两个档次的酒瓶都是回收的正品,饮品也相同。区别在于密封头套的真伪。

孙杨向我们解释了假茅台价格较高的原因使用了正品的密封头套。真正的头套是从其他地方回收的,价格不菲。而高仿的密封头套虽然一般人难以察觉其细微差别,如颜色较浅、字体间距拥挤等,但除非是业内人士,否则很难发现其中的猫腻。他告诉记者,如果有人质疑酒的真伪,他们可以解释是茅台厂出厂的瑕疵。

澎湃新闻记者购买的一瓶“假头”飞天茅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瓶酒的外包装盒、酒瓶、小酒杯等都与正品无异,甚至配备了防伪说明书。在某电商平台上,真正的500ml 53度飞天茅台售价高达1499元,且显示为“无货”状态。

孙阳坦言,白酒在国内的查抄更为严格,风险也更大。他听说广东某市有售假白酒被抓的情况。岳鸿也分享了他的经验,有些酒行会在店里摆放真酒,而将假酒存放在仓库。如有需要,再从仓库出货直接送货上门。他自称已从事这一行13年,至今未被查出。

这并非简单的生产销售模式。在广东一带,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孙阳称这是“家族产业”,现在主要由他和哥哥负责。他们不敢将材料存放在仓库内,需要从外面现拿材料,以确保供货不受影响。非法制售假酒虽然能带来高利润,但也伴随着高风险。他们必须谨慎行事,躲避检查。仓库通常在夜间开工,如果遇到警察检查或有陌生人在附近徘徊,就会推迟交货。岳鸿也表现出谨慎的态度,声称在仓库时不敢大声说话,只能通过文字与记者交流。他们采取游击式生产的方式,以应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压力。尽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直在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制售假酒等违法行为,但假酒问题仍然屡禁不止。

多地公安机关积极行动,集中查处制售假酒等犯罪案件,坚决维护食品安全。这些行动不仅彰显了执法部门的决心,也展现了对于民众健康的高度负责态度。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表示,任何生产者在酒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将不合格酒冒充合格酒的行为,以及销售者销售这类酒品的行为,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对于这些行为,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需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不构成犯罪,也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赵良善律师进一步指出,根据《刑法》的相关条款,如果生产者或销售者生产或销售的金额达到法定刑罚起点,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对于未达到法定刑罚起点的行为,也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及商务部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进行行政处罚。

更为重要的是,赵良善强调,如果生产者或销售者因生产或销售假冒伪劣酒类导致消费者受到伤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他们需要向消费者支付酒价款10倍的赔偿金。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也是对不法商家的严厉惩戒。

在仿旧假酒和精仿假酒口感泛滥的市场环境下,这篇报道为我们揭示了背后的法律红线与风险。实习生单萍和澎湃新闻记者秦山的这篇报道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的了解和警示。来源:澎湃新闻。

Copyright@2015-2025 Www.jianfeiren.cn减肥人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