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比例增高
根据最近的调查数据,我们了解到抗感染药物在药品不良反应中的比例最高。国家药监局对此做出了明确的回应,这并不意味着药品的安全性水平在下降。
2011年全国共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达到了852799份,每百万人口的平均病例报告数量也已经突破600份,达到了637份。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了关于2011年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的颜敏副司长表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总数多或新的和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比例高,并不意味着药品的安全性水平在下降。相反,这恰恰表明我们对药品安全性的了解越来越深入,风险也更为可控。”
抗感染药物在不良反应中的比例最高,其报告数占化学药总例次的51.2%,虽然较2010年有所降低,但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所有抗感染药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三类药品的病例报告数量超过1000例次,占抗感染药总数的61.0%。颜敏副司长特别提醒患者,对于大部分的普通感冒,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法产生治疗效果,还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
从给药途径来看,2011年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主要以静脉注射为主,占到了55.8%,口服给药则占39.3%。而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静脉注射的比例更是高达73.4%。
这一系列的数据提醒我们,药品安全仍然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虽然随着监测体系的完善,我们对药品不良反应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但仍然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我们在使用药品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风险。也期待药品监管部门能够继续加强监管,确保药品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