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商学院共青校区(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谈及南大科院,一幅美丽的画面浮现在眼前。当提及此校,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位于北京东路339号的古老校区。鲜为人知的是,这所学院早已在的号召下,于2017年搬迁至共青城市。
在共青科教城,南大科院与师大科院、南航科院、农大商学院以及财大经管学院共同构成了这片学术的沃土。从南昌到共青,高铁仅需半小时,开车也不过一个多小时。这里的马路宽阔,交通流畅,即使是周末也极少出现拥堵。每年开学季,这里无疑是最热闹的时候。
新校区环境优雅宁静,与老校区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它仿佛是一座古代书院,林木葱茏,温润厚重。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行政楼,它背靠大门,面向揽月湖。
白天的揽月湖,阳光照射下的湖面波光粼粼,倒影清晰可见。微风吹来时,荡起层层涟漪。湖边的草地上,同学们常常席地而坐,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讨论小组作业。这些时光无疑是最令人难忘的。
明德楼是学院的综合教学楼,伫立在揽月湖旁边。每次有集体活动需要拍照,都会在明德楼前面留下影像,它好像是科院的“排面”般的存在。
午休过后,绕揽月湖走半圈,便可抵达图书馆。这里是考研人和考公人的聚集地。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学子们的勤奋努力。每当走进图书馆,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让人沉醉其中。
南大科院的新校区不仅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厚,而且生活设施完善,为师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体验到求知的快乐。存包柜里的物品,即便没有上锁,也无需担心失窃,这里充满了科院人给予彼此间的信任与安全感。
馆内设计独具匠心,采用钢化玻璃顶部,既能够抵御风雨的侵袭,又巧妙地利用阳光,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明亮的氛围。
图书馆藏书丰富,种类繁多。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学习类的书籍,也可以找到那些曾经陪伴你度过高中时光的女孩们爱看的言情小说。虽然时光荏苒,高中时期的心境已不复存在,但那份偷偷阅读的乐趣仍可在今天得以重温。
明德楼的大门上刻着一句箴言:“读书乃为养正气,问学不敢忘国忧。”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们,即使身处并非名牌大学,也不能荒废这宝贵的四年青春。
男寝被称为玉树苑,女寝名为芝兰苑。每到夜晚,看到寝室楼下那些紧紧相拥的身影,你是否会心生羡慕?那些曾经相爱的人,如今是否还在一起?
大学四年间,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学校的美食。烤肉饭、黄焖鸡、兰州拉面、麻辣香锅等等,每一道菜肴都是全球限定,独一无二。
一食堂是大多数人的首选,上下两层各有特色。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甚至可以享受到一碗满是紫菜蛋花的汤。排队时,不妨想想等下要吃什么,不然可能会被食堂阿姨催促,因为后面还有成千上万的饿狼等着吃饭呢。
像这样的可以自由搭配的大碗菜,应该是全国每个高校食堂的标配。每一种菜都明码标价,你可以随意选择。还记得第一天来学校时,和爸爸妈妈一起吃的第一顿饭就是在食堂。当他们再次来食堂吃饭时,或许就是我毕业的时候了吧。
对于不习惯米饭的北方同学,食堂也提供了各种粉面作为选择。比如一楼的重庆小面,有七八种免费小菜可以随意搭配,而且一碗面的价格也不过六元。在这里,你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口味。记得有一次,老板还带了橘子来,每人送一个,让人感到温馨无比。
最早的食堂并没有正宗的南昌米粉,但自从那家店的到来,让南昌人的米粉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每一口米粉都充满了家乡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在疫情的阴霾笼罩之下,每当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却无法归家之时,一碗南昌拌粉便成为了我们回味家的味道的慰藉。
那红润透亮的油泼辣子,纯正的酸辣小菜,与爽滑的米粉完美融合,每一口都是专属于南昌人的独家记忆。炸得酥脆金黄的豆结,卤至每一寸都入味儿的藕片,还有那些吸收过汤汁的三角豆泡,每一样的加入都是在为这碗米粉增添风采。
吃完饭从食堂出来,总会经过那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小卖部。来上一根烤得焦香流油的烤肠,或是买上一瓶清凉的饮料,与室友一路说笑着回到寝室,这样的生活只有在大学才能体验得到。
商业街则是每月发生活费当天必去的地方。一吃就上瘾的开胃泡菜,每天都让人想念。一罐罐精心制作的泡菜整齐有序地摆放着,每种泡菜的量都有限,稍去晚一点,可能就尝不到自己喜欢的味道了。
深夜时分,布噜姆的香辣鸡排、鸡翅包饭、芝士热狗总是让人百吃不厌。炸鸡肯定是要配奶茶的,否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在寝室的时候,每到周五晚上,室友的一句“喝不喝奶茶?”然后选一款only you的奶茶,不久便会送到寝室楼下,这是我们之间的默契。
看过无数次夕阳,最好看的那一场一定是在学校的操场。对操场最深刻的记忆,一定是军训的那段日子。在那烈日炎炎下,我们在这里接受了人生中难得的考验和磨砺。教官在我们表现优异时,笑得比我们更开心。
每一幅图片(图片来自南大科院学生会微信公众号),都记录着我们在校园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南昌拌粉、小卖部的烤肠、还是商业街的泡菜、深夜的炸鸡与奶茶、军训时的操场和教官,都是我们大学生活中难以忘怀的记忆。绿茵场上,我们曾挥洒汗水,跑道见证了我们的足迹。每一次挥洒,每一道脚印,都是青春的记忆。这里,是我们的操场,也是我们的记忆殿堂。
回想第一次踏入小幸运广场,那种微妙的尴尬感犹在心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融入了这片天地,将其视为我们的第二家园。
那些无课的午后,我们带着相机和好友,记录着青春的美好瞬间。三脚架稳固地支撑起我们的梦想,相机捕捉着我们的闪耀时刻。再好的相机,也拍不出我们心中的情感。
在去操场的路上,有一棵参天古树,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围栏围起的不仅是古树,更是我们的情感与回忆。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在这里晒被子,也晒心情。
虽然学校只有四年的历史,但它的文化底蕴已经深入人心。新科院陪伴着我们每一届学子,见证我们的成长与蜕变。
夏枝繁茂时,毕业季悄然而至。新科院迎来了她的第一届毕业生。对于2017届的学长学姐来说,这是大学生活的终点,也是人生新起点的开始。
回首过去,刚来时的科院与你们一样,都是崭新的。设施逐渐完善,施工痕迹也变成了校园的独特风景。四年过去,学校已经变成了我们心中的模样。
傍晚的篮球场,那个因投进一个三分而骄傲的自己,你是否还会怀念?夕阳下的揽月湖,与喜欢的人坐在石椅上,那一刻的美好是否还记忆犹新?
我们总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人生何处不相逢。让我们在人生的更高处重逢,继续书写我们的故事。
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回忆。从操场到古树,从篮球场到揽月湖,每一处都是我们青春的见证。即使岁月流转,这些回忆也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如今,我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但科院的每一片叶子、每一道阳光、每一个笑脸,都将成为我们最珍贵的回忆。让我们带着这份回忆,继续在人生的路上奋斗前行。
让我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怀念,共同祝愿科院越来越好,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人生的更高处重逢。在这座繁华的城市中,有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我们的学校。那座明亮的教学楼,仿佛是我们知识的殿堂,每一道窗户都映射出智慧的火花。每当那悦耳的下课铃声响起,都会激起我们心中无尽的热情与期待。我们,这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与希望,渴望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这座教学楼,不仅仅是砖瓦与钢铁的堆砌,更是梦想与未来的交汇点。每一个清晨,我们在这里汲取知识的养分,为未来的道路铺设坚实的基石。每一个黄昏,我们在这里交换思想,激荡出无限的创意与灵感。这里,是我们的乐园,是我们的成长之地。
感谢编辑Xwyan的精彩撰写,他用文字捕捉到了这座教学楼的灵魂。摄影灰灰儿则用镜头记录下了这里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让我们能够用视觉感受这份活力与激情。设计大师丁可爱更是将这一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充满魅力的空间。子言Seven Nice的出品,无疑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每一次走进这座教学楼,都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氛围。那是知识、梦想与青春的交融,是永远无法替代的绝配。在这里,我们笑过、哭过、奋斗过。这里,留下了我们的足迹,铭刻了我们的记忆。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都会离开这片土地,但那份对知识的渴望,那份对梦想的执着,永远不会被遗忘。这座教学楼,就像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向未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带来启示与帮助。在这座充满梦想与希望的教学楼里,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讲述。让我们共同珍惜这里的一切,为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