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

生活常识 2025-04-11 18:03生活常识www.jianfeiren.cn

【马院院长论坛】

作者:王易(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

开篇话语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学院则是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阵地。本文的主旨在于强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导向和办学原则,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深入校园、课堂、学生心灵。为此,我们特设“马院院长论坛”专栏,邀请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分享他们的办院经验、特色和成效。

王易人物肖像由郭红松绘制。

高校思政课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重要课程,办好思政课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使命。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人大马院”)是全国最早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

传承红色基因,夯实主体责任为思政“金课”铸就坚固基石

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深入贯彻党中央要求,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中国人民大学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进行建设。而人大马院则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立足自身优势,攻坚克难,始终不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为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传承红色基因是中国人民大学一以贯之的光荣传统。早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时期,就注重发挥思政课在培根固本、铸魂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在那个年代,《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作品都以最鲜活的方式走进了陕北公学的思政课堂。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注重顶层设计,构建齐抓共管思政课建设的体制机制。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单独成立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机构,优化评价考核及奖励机制。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听思政课,并在校、院两级设立教学督导组,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政治巡察、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中。

全面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构建完整的思政课课程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严格落实中宣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深化改革创新,具有人大马院特色的思政“金课”模式。我们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最齐全最完整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包括一系列具有人大特色的课程模块和实践环节。我们注重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我们还积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展望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动思政课程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敬请广大读者关注和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在新时代率先全面开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体现其在教育领域的领导地位和远见卓识。自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该校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行动,不仅为本科生开设了必修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了选修课程,而且还为相关学科的学生开设了专业课程。这一重大举措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和支持,人大马院更是肩负起为全国重点马院编写课程大纲和读本的使命。秦宣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因其出色的工作成果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北京市地区特等奖。

中国人民大学构建了完善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选修课,覆盖本硕博各个层次,实现了阶梯式上升。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增设了体现自身历史传统、红色基因、学科特色的选修课程,如“法治思想”“经济思想”以及充分体现人大优势的“中国历史100年”“社会主义发展史50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000年”等。这一体系实现了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贯通,充分发挥了全国重点马院的引领辐射作用。

在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并积极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方法。学校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结合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为思政课提供坚实的学科基础和学理支撑。通过组织教师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人大马院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推动了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为了打造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大思政课”,人大马院注重系统讲授、专题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协同效果。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专题授课,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品牌活动,既讲清理论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还注重集体备课,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攻关研究,产出优质教学资源。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也提升了其亲和力和针对性。

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人大马院还将新媒体新技术引入思政课教学,打造“智慧课堂”,显著提升了教学互动的频次和效果。目前,人大马院还在筹建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室,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教学融合,为学生打造量身定制的全程多维思政课堂,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通过这些创新举措,人大马院致力于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打造德才兼备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坚持“经师”与“人师”的统一

讲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优秀的学校都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需要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在思政课教师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思政课教师的各项要求,按照教育部的指导,择优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目前,学院拥有众多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首席专家,以及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的重要成员,为我国思政课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大马院建立起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发挥名师大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团队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近年来,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崭露头角,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除了优秀的教师队伍,中国人民大学还率先建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全学科、全层级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将具有正确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针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的培养,学院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相关课程,精心规划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和训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的思政课教学能力与科研素养。

人大马院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已经成长为本学科的领军人才,并助力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全国各大高校担任院领导职务,积极投身于革命老区、边疆地区的学科援建和思政课教学支援工作。中国人民大学还积极落实上级部门的挂职支援和教育扶贫任务,为兄弟院校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贡献力量。

秉承共建共享的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助力全国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全国思政课教师搭建能量枢纽,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还承担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等建设任务,推动思政课教学从技术运用向技术赋能的理念升级,实现思政课教师从单兵作战向集团作战的系统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在打造德才兼备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思政课教师,还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们期待未来更多高校能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共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在集体备课的数字化平台上,汇聚了海量的教学资源,如同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这里拥有超过300万条的文献资源、4万余册的电子图书以及超过13000个生动有趣的微视频。这一在线备课系统,如同一座现代化的厨房,帮助教师们轻松管理教学大纲、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并创新教学互动方式。为满足思政课教师的移动服务需求,同步开发的移动端应用,更是让这一平台成为手中的便捷工具。

如果将网络集体备课比作一个“大超市”,那么思政课教师就如同精心挑选食材的厨师,烹饪出一道道营养丰富、引人入胜的“大餐”。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挑选合适的教学资源,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目前,以集体备课为中心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仿佛一个全国高校的“中央厨房”,已经逐渐成型。

借助信息技术的东风,我们打造了一系列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其中,高精尖创新中心开发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一体化教学资源,包括课程精讲、经典教学案例库和知识点集萃等,可供北京60余所高校的学生在线使用。疫情防控系列公开课的在线浏览量达到了惊人的2000万人次。我们还研制了系列VR精品课件、XR项目,创设了虚拟仿真沉浸式的教学体验,让精湛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

我们还凝聚了讲好思政课的最大合力。每周五的“周末理论大讲堂”已经举办了83期,成为全国的思政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的“经典必修课”。每月的“青椒论坛”,为优秀的青年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教学心得、研讨教学技能、提升教学能力的平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教指委专家在线问诊,这些活动让高精尖创新中心和集体备课成了立足北京、辐射全国的服务平台,为全国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服务。

这一平台不仅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和好评,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这里,教师可以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这一平台如同一座灯塔,引领着思政教育的方向,为全国的思政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光明日报》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上一篇:梅西:球场传奇里奥的成长与影响力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jianfeiren.cn减肥人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