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8

生活常识 2025-04-11 10:08生活常识www.jianfeiren.cn

城市绿地设计核心规范与原则

一、引言

为了促进城市绿地建设,提升城市的生态与景观品质,确保城市绿地设计满足适用、经济、安全、健康、环保、美观与防护等基本要求,从而确保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城市绿地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城市绿地设计项目。

三、设计原则

1.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城市绿地设计应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经济合理:设计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 创造良好的生态和景观效果:通过合理的设计,实现绿地的生态与景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四、术语解释

本部分对城市绿地设计中常用的术语进行了解释,包括城市绿地、季相、种植设计、古树名木、驳岸、自然安息角、标高、土方平衡、护坡、挡土墙、汀步、园林建筑、特种园林建筑、园林小品、绿墙、假山、塑石、标识等。

五、基本规定

1. 设计内容:城市绿地设计应包括总体设计、单项设计及单体设计等。

2. 规划依据:城市绿地设计应以批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明确绿地的范围和性质,根据其定性、定位做出总体设计。

3. 设计要求:总体设计应符合绿地功能要求,因地制宜,发挥绿地的生态、景观、生产等作用。

4. 生态环境保护:根据基地的实际情况,提倡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和适当改造。

5. 布局与协调:城市绿地布局应多样统一,简洁而不单调,各分区间应有机联系,并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6. 植物配置:城市绿地设计应以植物为主要元素,注重植物生态习性、种植形式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合理性。绿色植物种植面积占用地总面积的比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7. 保留原有树木:城市绿地范围内原有树木宜保留、利用。非正常移栽期的移植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成活,胸径在以上的慢生树种,应原地保留。

8. 古树名木保护:城市绿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必须原地保留,严禁砍伐。

六、设计理念与方法

在城市绿地设计中,我们强调生态优先、文化融入与艺术表现。通过精心规划与设计,打造宜居、美观、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绿地空间。注重绿色设施与人们生活的融合,使人们在享受自然美景的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是为了创造一个美好、宜居的城市环境而制定的。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应遵循这些规范,确保城市绿地设计的质量与效果,为城市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空间。城市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应充分展现环境的和谐与生态的平衡,以下是对相关规定的生动诠释:

A. 公园绿地内的建筑布局,需根据公园的性质与规模而定。游憩、服务、管理建筑占地比例,在小型公园绿地中应有所限制,而在大型公园绿地中则宜适度提高。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等特殊场所,可根据需求适当提高建筑占地比例。这样的规划,旨在为游客提供更为舒适的休闲空间。

B. 其他绿地内的建筑占地,需严格控制,不得超出规定的陆地总面积比例。这是对城市绿地空间的尊重,确保绿地的开放与共享。

C. 城市开放绿地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游人的便利与安全。主入口、主要道路、主要建筑等应进行无障碍设计,与城市的无障碍设施相融合,为所有人提供便利。

D. 在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城市开放绿地需结合绿地布局,设置防灾、救灾设施和避难场地,为市民提供安全的应急场所。

E. 城市绿地中涉及安全的地方,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游人注意安全。

F. 城市开放绿地的服务设施设计,应以游人的行为规律和分布密度为依据,配置座椅、废弃物处理、照明等设施,提升绿地的服务质量。

G. 绿地设计应积极采用环保材料,采取节能措施,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这不仅是对环保的践行,也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H. 绿地内的道路、广场等铺装,宜采用透气、透水的环保材料,增强绿地的生态功能。

在竖向设计中:

1. 城市绿地的设计应遵循总体布局及控制高程的原则,确保绿地的整体和谐。

2. 设计应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要求,有利于雨水的排蓄,创造多种地貌和园林空间,丰富景观层次。

3. 原有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应得到保护并利用,必要时可适度改造,保持土方平衡。

4. 不适宜栽植的土壤应以客土更换,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

5. 在改造地形和填挖土方时,应避让古树名木,并留足保护范围,保持良好的排水条件,不得更改树木根颈处的地形标高。

关于水体的设计:

1. 绿地中的水体应有充足的水源和水量,除自然水源外,也可人工补给。水体的常水位与池岸顶边的高差宜适中,便于控制水位。

2. 水体根据需求而定,栽植水生植物和营造人工湿地时,水深应适中。

3. 城市开放绿地内的水体岸边范围内,水深不得过大,以确保游人的安全。如达不到此要求,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措施。

4. 严禁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排入绿地水体,确保水质的清洁。

5. 水体的驳岸、护坡应稳定、安全,并宜栽植护岸植物,增强绿地的生态功能。

在种植设计中:

1. 种植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为依据,优先选择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适生植物。

2. 引入新植物种类时,应避免有害物种的入侵。

3. 种植设计时,应注意植物的生态习性,避免相互不良影响。

4. 绿地种植土壤的理化性状应符合当地土壤标准,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5. 种植配置应符合生态、游憩、景观等功能要求,便于养护管理。

6. 种植设计应以乔木为主,结合常绿与落叶树、速生与慢生树,形成乔、灌、草的复合结构,使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景观与生态效益。

7. 基地内原有生长较好的植物应予以保留并组合成景。新配置的树木应与原有树木相互协调,不得影响原有树木的生长。

8. 种植设计应有近、远期不同的植物景观要求,重要地段应兼顾近、远期的景观效果。

9. 儿童游乐区严禁配置有毒、有刺等易造成伤害的植物,确保儿童的安全。

屋顶绿化工程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绿色工程。为了确保其成功实施,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细节。在土壤的选择上,轻型介质是首选,为植物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为了确保水分的有效管理和避免积水问题,底层的滤水层、排水层和防水层必须性能良好。在栽种乔木时,不仅要考虑到位置的选择,还需在柱顶或梁上种植,并采用必要的抗风措施。植物的挑选则应以喜光、抗风和抗逆性强为原则,确保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展现出最佳的生长状态。

对于开山筑路形成的坡面,我们可以采用喷播草籽或设置攀缘绿化的方式,让绿色覆盖每一寸土地。在城市绿地的设计中,道路的设置至关重要。道路设计应以绿地的总体设计为依据,满足游览、观景、交通和集散的需求。与此道路应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如山水、树木、建筑等,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绿地的出入口应至少有两个,并与主路相连通,确保方便游客进出。集散广场和停车场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绿地的道路建设,除了宽度和通行能力的考虑外,其地形、纵坡以及安全设施的设置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素。道路的铺设材料应选择透水、透气、防滑的材料,确保游客的安全。对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如依山傍水的路段,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确保游客的安全。

桥梁作为绿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以总体布局为依据,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考虑到通航的需求和荷载能力,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标准。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不设护栏的桥梁或临水岸边必须设置足够宽度的水下安全区。

园林建筑作为绿地设计的一部分,其设计应遵循优化选址、控制规模、创造特色等原则。建筑的选址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的规模应得到合理控制,不得破坏环境。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材料创造具有鲜明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园林建筑。特种园林建筑如动物笼舍和温室等必须满足动植物生态习性的要求,同时满足游客观赏和人身安全的需求。

城市开放绿地的设计和设施配置同样重要。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应超过规定的距离,节假日期间可通过活动厕所补充厕位。厕所的位置应便于游客寻找,外型应与环境相协调,不得破坏景观。厕所内应设置无障碍厕位和坐式便器,方便各类游客的使用。绿地的休息座椅、废物箱、饮水器等设施的设置也应考虑到游客的需求和便利性。废物箱应分类收集垃圾,保持绿地的清洁。饮水器的设置和水质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设施。

在景观设计中,木体的运用至关重要。为确保水质的洁净,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过滤、循环、净化和充氧。与游客亲密接触的喷泉,更是我们着重关注的焦点,我们坚决不使用再生水,确保每一次的喷涌都是对自然最美的呈现。

城市绿地的水岸设计,讲究的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缓坡的设计,让水位的变化更为平缓,对于水位波动较大的地方,我们设立了护坡或驳岸。而绿地的水岸,更是种植了湿生、水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能净化水质,还能为游客带来亲近自然的体验。

关于堆山和置石,我们以自然地形为基础,慎重选择大规模的人工堆叠。假山的堆叠,注重的是整体造型和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同时造型要美观、结构要牢固。对于石质、色彩、纹理、形态、尺度,我们都有明确的设计要求。除了天然山石,我们也采用人工塑石,为绿地增添更多的创意和可能性。

夜晚的城市绿地,因为有了园灯而更加迷人。我们根据实际需合适选用庭园灯、草坪灯、泛光灯等,使园灯不仅为照明工具,更是景观的一部分。绿地的照明灯采用节能灯具,并优先使用太阳能灯具,为环保出一份力。

绿地内的雕塑,是艺术与环境的完美结合。雕塑的题材、形式、材料和体量,都与所处环境相协调。我们慎重选用纪念雕塑和大型主题雕塑,并获得了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与核准。

标识方面,我们采用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公共信息图形,为游客提供清晰的指示。游戏及健身设施,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干扰。儿童游戏场地采用软质地坪或沙坑,沙坑周边设有防沙粒散失的措施。

给水设计方面,总体用水量根据各类设施的生括用水、消防用水等确定。首选天然水或中水进行灌溉,满足绿化要求。生活给水系统与其他给水系统相连时,有防回流污染的措施。绿化灌溉给水管网的最小服务水压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确保供水稳定。

排水方面,根据当地市政排水体制、环境保护等因素综合比较后确定排水体制。绿地排水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绿地内的污水、废水处理采用生物或生态处理技术。

电气方面,绿地景观照明及灯光造景注重生态和环保,避免光污染。城市绿地用电负荷根据使用频率确定,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所有的电气设备及照明灯具都符合安全标准,确保游客的安全。喷水池内的水下灯具采用防触电等级为Ⅲ类、防护等级为的加压水密型灯具,保证水的清洁和游客的安全。

***的介绍就到这里结束,希望这些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而努力!

Copyright@2015-2025 Www.jianfeiren.cn减肥人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