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州二中2017高考喜报「肇州二中2022高考状元」

生活常识 2025-04-09 07:03生活常识www.jianfeiren.cn

《中师生》公众号深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于打造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日,我们荣幸地分享老崔的《老崔的1982年的中考》这篇文章。

作者老崔(授权转发)为我们带来了他的真实经历,让我们一同感受那段充满回忆的时光。

那是一个有趣的夜晚,老崔受邀参加老同学为女儿即将新婚举行的招待晚宴。在这场疫情防控期间人数受到严格控制的聚会上,老崔显得格外特殊。由于他没有上过高中和大学(后来的成人教育和若干等级的培训不算正规学历教育),他在与同学们的交往中显得有些失落。同学们谈论的初中、高中、补习班、大学的经历,对他来说如同小说般的传奇。

当话题转向老崔时,同学们机智地将焦点转移到了他的经历上。他们回忆起老崔在肇州二中的日子,那是1979年,整整40年前的事情了。当时,肇州二中是一所县重点学校,全县的优秀教师和学生都集中在这里。老崔以县第四小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这所学校。

在那个时代,年轻人的信念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最重要的一条。刚刚进入肇州二中的老崔几乎什么都不懂。多年后,他才明白初中分班的重要性。他分在了四班,与一班这个最好的班级有所不同的是,县领导、校领导、老师的子女都在一班,而老崔则在这个相对特殊的班级中得到了四位班主任的教导。

老师们对老崔特别好,这让他多年后仍然念念不忘。尤其是初三时,班主任王文淑老师对老崔的学习成长路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老崔的读书简史》中,老崔提到是王老师规划和决定了他后来的学习道路。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导,对于人生来说至关重要。

当老崔面临中考时,王文淑老师建议他报考中师。懵懂的老崔不敢多问,但在王老师的淡淡的话语中,他感受到了方向。回到家后,他与姐姐姐夫商量此事,他们很民主地表示选择应自己决定。15岁的老崔并不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选择,于是他找到了忘年交县中医院院长王秉恒先生寻求建议。

王先生,是老崔发小的父亲,每次小崔去找自明玩时,总会与王先生聊天,从王先生的言谈中,小崔领悟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一次,小崔郑重地来到王先生家,一脸愁容地对王先生说:“王叔,我遇到了一件大事,不知道该怎么办?”王先生耐心地听完小崔的叙述后,提出了几个问题让他思考。王先生问:“你是不是一定要考大学?家里条件能否继续供你三年高中四年的大学?如果考不上大学,你的出路是什么?家里的大人们对此有何态度?”

小崔回答,他当然想考大学,但家里条件不允许继续供他上学,而且如果考不上大学,他的出路是回到牧场。至于家里大人的态度,他还不清楚。王先生听完之后,沉思良久,然后温和地说:“你是个懂事的孩子,想考大学是正确的。但现实是,家庭情况不允许你这样做。如果你选择直接读高中,就失去了一次改变身份和户口的机会。”

婚宴上,老崔和自明的高中同学、银行工作的班行长聊起了自明。班行长说,因为疫情,自明已经好几年没回来了。老崔提到自明现在的生活状态,如修佛等。老崔想到王老先生,觉得他也像一尊佛,智慧且慈祥。

回到家后的小崔心情平静了许多。他和姐姐姐夫商量,决定报考中师。几天后,他的三哥从牧场赶来传达家里的意见一定要报考。小崔向三哥保证,他会听从家里的意见去考试。

有必要描述一下1982年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当时正值青春期的少年小崔热爱音乐和文化娱乐。邓丽君的歌曲已经传入内地,《甜蜜蜜》在小范围内秘密传唱。张帝现场问答的歌带成为聚会时的必听曲目。肇州南北街上的电影院成为小崔和朋友们流连忘返的地方。他们关心每月更换的电影海报,逃学去看电影也是常有的事。同时小崔还对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和其他少年一起习武练拳。其中潜藏的动机也许只是为了看到漂亮的双胞胎姐妹。电影《少林寺》的上映让李连杰扮演的觉远和尚风靡一时,《牧羊曲》成为绕梁三日的美妙旋律。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年代背景下,小崔的人生道路也充满了变化和机遇。他经历了人生的抉择与挑战而不断成长和前行。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前,老崔回忆起了与王立平先生的那次访谈。他感慨万分地说,当年自己哼着《牧羊曲》走进中考考场,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份青春的热血与激情。

四十年间,老崔与朋友们多次讨论“如果未选择读中师,如今会怎样”的话题。老崔坦言,自己很可能因为早恋而考不上任何学校。他深信,若自己进入高中,必然深陷早恋的漩涡,无论是自己心动或是被人追求,都将让他的学习轨迹变得未知。

当时的肇州有一所县少年体校,体校学生被插班到二中就读。老崔对体育充满热情,无论是短跑还是速滑,他都十分擅长。他羡慕体校学生的生活,曾一度产生了转去体校的念头。他甚至与体校的相关老师也沟通得十分愉快,只差办理手续了。

一个雨天,上课铃响后,只有小崔在教室外的廊道上徘徊。王老师的语文课已经开始,看到他这样,王老师大声询问。这一刻,小崔意识到王老师可能洞悉了他的内心矛盾与迷茫。多年后回想,他仍不清楚自己为何在走廊里徘徊,也许那只是他青春期的迷茫与。

王老师对小崔的建议是报考中师,早点离开那所学校,也许这真的是为了将可能的危险扼杀在萌芽之中。王老师所说的“你的情况报考中师比较适合”,背后是否隐藏着对小崔潜在危险的担忧?

1982年的中考,肇州二中并没有设立考点。小崔在考试期间既轻松又纠结。他既担心自己考上中师,又担心考不上。他知道一旦考上中师,他将面临未来的教师生涯;若考不上中师,连高中都可能考不上。这种微妙的平衡让他难以抉择。

考试结束后,小崔骑着自行车去和其他同学对答案,心情随着答案的对错而起伏不定。有老师在一旁观察他,告诉他成绩应该会不错。然而小崔只是嘿嘿一笑,认为这只是老师的鼓励。他已经尽力了,至于结果如何,只能听天由命。

中考结束后的小崔仿佛经历了一场大梦。除了吃饭和上厕所,他整整睡了一周多。这是他在中考压力下的真实反应。多年后,当他成为记者并策划“中高考特别报道”时,他特意设计了一个问题:“考试结束后,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得到的答案无一例外都是“睡觉”。这是许多考生深有体会的共鸣。

成绩终于出来了。老崔怀着复杂的心情去查看成绩。他的成绩被摆在了肇州二中门卫耳房的一个厚厚的花名册上。老崔在门卫大爷的抽屉里找到了自己的成绩单。他的心情既紧张又期待。他不知道自己的成绩如何会决定他的未来道路是否顺畅但也深知无论结果如何都需要坦然接受毕竟未来充满了未知。岁月如梭,回想当年中考之际,那篇满分的作文如今已记不起它的题目。范树彬老师曾夸赞小崔的写作才华,然而岁月的流转却将那片篇章悄然淹没在记忆的深海。

询问同窗,能回忆起的寥寥无几。什么是历史?那些曾被铭记的时光,随着岁月的沉淀,是否都会变成历史的一部分?柳云山记得总分470,郑德彬则给出了398分的辉煌成绩。然而对于老崔来说,那段日子仿佛被尘封,大部分细节都已模糊。

尽管家人对中考成绩满怀期待,老崔自己却仿佛置身事外,心境复杂。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的排名是第27名,这个数字似乎带有些许的遗憾和不甘。最好的选择似乎是上师范,于是小崔回到了牧场等待通知。

牧场的风景如诗如画,住房四周是广袤的草原和碱蓬。闲暇之余,小崔会坐在东厢房的阴凉里,吹奏口琴。琴声虽不悠扬,却足以感动自己。少年时期的小崔,从牧场到县城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却终究发现,他与县城的孩子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事情出现了转机,师范学校通知要进行体检和面试。这对于小崔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他的心情开始变得明朗。他与姐姐姐夫商量,根据面试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选择。终于,他做好了上高中读书的准备。

面试的过程依然历历在目,那是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面试官孙老师对小崔非常满意,欣赏他的体育天赋。小崔四肢匀称,肌肉结实,注定是块搞体育的料。面试后,他与郑德彬及其他两名同学被通知到总校上学。

郑德彬因体育才华被选入总校,后来更是从政之余写下《乡愁老屯的故事》,成为作家。老崔为他的才华写下了评论。

小崔决定到中师去读书的那天,与好友一一告别。他简单收拾行囊,乘坐汽车前往另一个县城。从肇州到肇东,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那天,他借读肇源的赵凯同学送他到车站。小哥俩在站前小吃部简单用餐,甚至共饮了两瓶啤酒。虽然当时老崔并不擅长饮酒,但那些年的情谊却让人难以忘怀。多年后的重逢,他们在大庆同学聚会上回忆往事,共叙旧情。然而世事无常,赵凯同学不幸因摩托车事故离世,让老崔深感悲痛。

出发那天,快要走到车站时,遇到的前一晚在图书馆的朋友更是让他意外和感动。他们知道崔同学要去上学,特地赶来送行。在站外的一处空地上,他们百感交集,却说不出一句话。这段旅程,不仅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段难忘的记忆。匆匆别离之际

老崔深知,那些交织着温暖、快乐、激动、痛苦、难忘与不舍的过往,都随着这一刻的离别,化为遥远的回忆。这是他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离别的滋味,而这一切,都源自他那1982年的中考。

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那段美好的时光,仿佛还停留在昨天。回首望去,中考的紧张气氛仍旧萦绕在心头,那时的他,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梦想的执着,勇往直前。离别总是不可避免的,它如同生命中的一道坎,让人无法回避。

离别之际,老崔的心中充满了不舍。那些曾经的欢笑、泪水、挫折和成功,都成为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他明白,这一切都是成长的代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是为了在未知的远方,再次相遇。

如今,老崔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但他依然铭记着那个改变他一生的中考。那段时光,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永远镌刻在他的心中。那些美好的瞬间,那些难忘的回忆,都成为了他的力量源泉,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在这个离别的时刻,老崔想要告诉每一个人,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珍惜。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生命中的一部分,都值得我们去体验、去感悟。离别并不可怕,因为它代表着新的开始,代表着未来的希望。

(来源于网络,若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至此结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和帮助。生活的点滴回忆,都是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一起珍惜、一起前行。

Copyright@2015-2025 Www.jianfeiren.cn减肥人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