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10个对糖的误解
糖的秘密:打破误解,揭示真相
台湾《康健》杂志近日揭示出关于糖的十大误解,让我们重新认识糖的真实面貌。
误解一:吃糖会引起糖尿病。事实上,糖尿病是因为身体代谢机能出现障碍,无法正常代谢碳水化合物,而不是因为摄入糖分。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而非避免糖分摄入。
误解二:糖是肥胖的元凶。实际上,“多”吃加上“少”动才是体重上升的关键。不仅仅是糖,摄入过多的油、肉、米饭等也会导致体重增加。平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误解三:口味咸,糖分低。许多咸味零食如炸薯片,虽然口感咸,但实际上含糖量也很高。因为高盐分让食物变咸,为了平衡口感会加入大量糖分。
误解四:对糖会上瘾。所谓上瘾,是指没有它就觉得浑身不对劲。人体并不会因为不吃糖而出现不适。对糖的依赖并非必需。
误解五:小朋友吃完糖会变得特别好动。实际上,小朋友在令人兴奋的场合中吃到糖,周围气氛愉快,大人不会像平常那样限制孩子,因此孩子表现出兴奋的状态更多是因为环境氛围而非糖分摄入。
误解六:代糖不安全。代糖具有甜味却无热量,例如糖精和阿斯巴甜等常用的代糖,其安全性已经得到FDA的确认。
误解七:不甜,糖的含量就低。实际上,有杂质的糖会让人感觉更甜。黑糖比精制的白砂糖更甜。为了制造出低甜味的口感,食品中可能会加入纯度更高的白砂糖,实际含糖量反而更高。
误解八:果糖是好糖。果糖的用量比蔗糖少,热量也低。高血脂和痛风患者食用果糖需谨慎,因为果糖比其他糖更易提高甘油三酯和尿酸水平。
误解九:低卡寡糖可放心吃。寡糖每克只产生02.5大卡的热量,比一般糖少一半。但个人肠胃耐受程度有差异,有的人食用后可能会腹泻。
误解十:低糖饮食能速效减肥。流行的减肥法让人远离精制糖和淀粉类等主食,转向牛排、色拉等食品。这种饮食方式虽然短期内能让人体重下降,却可能导致水分和组织蛋白流失,长期食用可能导致腹泻和体液不平衡等危险。减肥应追求营养均衡,而非单一食品偏食。
糖与健康的关系并非简单明了,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科学认知、合理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我们从多方面考虑,平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