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减肥期间食物称重的问题,综合权威信息来看,生重和熟重的选择需要根据食物类型和实际需求来决定。以下是具体分析:
1. 生重更准确(推荐主流做法)
营养计算依据:食品包装标注的营养成分、热量数据均以生重为准,生重能反映食材原始营养状态,避免烹饪过程中水分流失/吸收导致的误差。
肉类示例:200克生肉煮熟后可能缩水25%-40%,但蛋白质含量不变,按生重计算热量更精准。
混合食物处理:建议烹饪前分别称重生食材(如西红柿炒鸡蛋需单独称西红柿和鸡蛋),避免混合食物热量记录偏差。
2. 熟重的适用场景
主食类:如米饭、面条等,因烹饪后吸水量大(如50克生米→110克熟饭),可直接按熟重记录,但需选择APP中对应的熟食选项。
便捷性考量:熟重更直观反映实际摄入量,适合对精度要求不高或长期熟悉食量的人群。
3. 注意事项
可食用部分计算:需剔除不可食部分(如玉米壳、骨头),仅称可食用部分的生重或熟重。
误差控制:调料、低热量蔬菜可忽略不计,重点监控高热量食材。
长期策略:初期建议用食物称规范食量,后期可逐步过渡到目测估算。
优先生重:尤其对肉类、单一食材,确保与营养数据匹配。
灵活调整:主食或混合餐可结合熟重,但需注意APP数据对应性。
- 避免极端:不必过度纠结克数,长期保持热量缺口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