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亿修出面目全非?央视调查天水古城
一、事件背景及核心问题
近日,一场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争议引发了广泛关注。涉及的是一处投入巨额资金修缮的明清古建群,该建筑群部分院落被改造为日式餐厅、火锅店等商业场所,引发了修缮结果与预期不符的问题。
1. 修缮结果与预期大相径庭
据了解,此次修缮投入资金高达8.88亿元。当人们再次目光聚焦于这片古建群时,却发现部分院落的中式风貌已被破坏。曾经熟悉的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如今却被改造成了独具特色的日式餐厅和小店。以厚生巷13号文保院落为例,原本的古朴风貌被木板覆盖、加盖日式小屋所替代,甚至出现了雨水侵蚀木结构等不可逆的损害情况。
2. 商业化运营出现失控
除了风貌改变,此次事件还暴露出商业化运营的失控问题。商户在业态变更上擅自行动,申报的紫砂壶店实际却经营餐厅等。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商业行为背后的文物改造审批手续缺失。运营方甘肃省公航旅集团在执行过程中未落实专家整改要求,还存在消防隐患,如私拉电线、遮挡消防设施等。这些问题无疑加剧了公众对于过度商业化损害文物保护的担忧。
二、争议焦点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 保护与利用的平衡难题
地方在努力通过商业手段反哺文物保护的如何找到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成为了一大难题。过度商业化导致历史风貌的丧失,这无疑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不尊重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
2. 监管缺失引发质疑
文保部门在事件中的监管缺失也引发了广泛质疑。据文保部门称,未收到商户的报批材料,因此无法实施有效监管。作为文保部门,对于辖区内的重要文物应当负有监管责任。如何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文物得到妥善保护,是文保部门需要深思的问题。
三、后续整改动态
针对此次事件,天水市已成立核查组,承诺严肃查处失职行为,并启动安全隐患排查及限时整改。国家文物局也强调,相关管理办法应遵循“保护第一”原则,严禁擅自改变文物原状。希望通过此次事件,能够引起更多对于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视,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文物得到妥善保护。也希望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历史文化保护的事业中来。